PS:看《我要做皇帝》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與少府令岑邁及內史田叔的會議,一直開到將近中午才散會。
談的事情雖然都是些瑣事,但對人的精力,卻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尤其是田叔今年都快八十了,所以,散會以後,他幾乎是在宦官的攙扶下,才勉強走出宣室殿。
劉徹親自將這位老臣子送到宣室殿的門口,目送著對方消失在遠方,劉徹才低頭沉吟了一聲:“朕得考慮田叔得後繼人選了!”
這個事情,不止劉徹這個皇帝清楚。
滿朝上下的貴族大臣也是心知肚明,私底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就等著接過田叔的內史職務了。
漢室九卿中,油水最肥的,就是內史。
旁的不說,身為內史,隻要輕輕抬抬指頭,就能撈到幾千萬甚至幾萬萬的油水。
因此,打著內史主意的人,不要太多。
但,到現在為止,符合劉徹心意的人選,卻是一個也無。
“把朕逼急了,朕就將張湯從新豐調回來,去做內史丞!”劉徹心裡想著。
上次,張湯、汲黯與顏異的新豐令之爭,勝出的是張湯。
畢竟,在當親民官方麵,張湯的優勢太大了。
他是關中本地人,熟悉民情風俗,同時還做過胥吏,更是基層的官宦世家出身,有著大把的人給他出謀劃策。
因此,張湯遞上來的文案貼近實際,更操縱性和實用性都非常高。
與之相比,顏異的奏疏過於強調德治,簡單得來說,就是一篇八卦文。
汲黯倒還好。就是有些迂腐。
因此,最終的勝利者是張湯。
按照劉徹本來的計劃,張湯起碼得在下麵呆夠三年,才會調他回身邊。
但。假如真的遇到了內史衙門可能癱瘓的風險,劉徹自也不會墨守成規。
以張湯的資曆和官階,現在,出任內史可能有些勉強,但當個內史丞。卻是沒有壓力的。
而在漢室,丞、尉一類的副手,架空上司,並不是什麼稀奇事。
隻要靠山夠硬,長史、司馬、主薄一類從臣把堂堂郡守架空了也算不得奇怪!
譬如曆史上,小豬就乾過讓內朝的尚書和郎中、侍中把整個三公九卿都架空了的事情,甚至,堂堂丞相居然都被變成了一個橡皮擦!
以劉徹目前的威望,想做出小豬那樣的事情,還不太可能。但強擰著內史衙門低頭服從,卻連話都不用說,隻需要賜張湯一道‘便宜行事’的手詔就可以了。
當然,這樣做的話,就破壞遊戲規則了,不到萬不得已,實在沒有棋可以走了,劉徹不會這麼乾。
現在,以田叔的健康狀況來看,再撐個兩三年。應該還是可以的。
所以,劉徹也就揭過這個。
“陛下!”一個侍中走過來提醒劉徹:“義都尉與劇都尉來了!”
劉徹回過神來,吩咐道:“讓他們去清涼殿等著!另外,傳令下去。朕本次與兩位都尉的談話,不必記錄!”
說完這話,劉徹就走回宣室殿。
殿中,少府令岑邁依然保持著先前奏對時的模樣,恭身靜待劉徹的到來。
“岑公……”劉徹坐回龍座,問道:“少府最近半年以來的支出。請公跟朕做個簡要彙報吧!”
“諾!”岑邁恭身一拜,對於這個事情,他早有準備。
少府掌握著漢室一半以上的財政收入,以及幾乎所有的大型工程、軍械製造的項目。兩宮的日常支出,也全部是走的少府的賬目。
天子要是不關心這個,那就隻能說明,天子是個不負責任的統治者。
但是,岑邁心裡清楚,少府有太多的爛賬,太多見不得光的支出。
所以,什麼事情能講,什麼事情不能講,他心裡也有數。
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岑邁彙報道:“回稟陛下,自陛下登臨以來,臣與少府同僚受詔,精誠團結,開挖了‘龍首渠’,此工程至今少府支出了……”
“長安——蕭關軌道馬車工程,少府支出了……”
“陛下賞賜天下孤寡及大臣貴族諸侯,少府奉詔,支出了……”
劉徹閉著眼睛,聽著岑邁報出來的一個個巨大的開支數字,他心裡當然知道,這些數字裡麵,肯定有水分。
但是,少府積弊日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中關節盤根錯節,劉徹目前對此是無能為力的。
隻能用一個‘水至清則無魚,人至聖則無徒’的借口,安慰自己。
劉徹知道,想動少府的手,斬斷那些伸向少府的黑手,起碼,得等到東宮太皇太後歸天。
在那之前,少府就是個刺蝟,一動就會刺破血肉,雖然不虞有性命危險,但總歸要疼上幾天,甚至廢掉一條胳膊。
劉徹聽完岑邁的彙報,在心裡大致估算了一下,他即位半年時間,就花掉了大概十萬萬錢的少府積蓄。
在漢室曆史上,他算得上是有史以來花錢最快的天子了!
以目前的速度,劉徹已經成功的做到了,讓少府花錢的速度超過他斂財的速度。
不過,這十萬萬錢花的值!
彆的不說,就是那龍首渠和軌道馬車工程,這兩樣,沒有征發哪怕一個農民,全部是采用分包包工雇傭工人的模式。
雖然這其中,肯定少不了官商勾結,虛報開支,上下其手,貪墨不亦樂乎。
但是,最起碼,這兩個工程就在哪裡。
尤其是龍首渠,現在已經開始向臨晉附近的農田灌溉。
僅此一項,就可造福將近一萬戶農民,惠及人口將近十萬。
而龍首渠二期工程完成後,將向臨江及周邊鄉鎮延伸。灌溉田地將近百萬畝,惠及五萬戶。
而軌道馬車工程竣工後,不僅僅漢室國防得到了極大鞏固,更可促進商業和物流流通。
至於其他的少府工程。譬如水力鍛造技術以及水車技術,更是福及子孫的好事。
因此,這些錢花的值!
起碼比拿去修建章宮,營造明光宮或者求仙問道煉丹煉黃金劃算!
而台下的岑邁一邊彙報著這些支出,也一邊在心中暗暗對當今天子大公無私的施政態度頗為欽佩和敬仰。
在漢室曆史上。還從未有過這樣一個君王。
他與曆代天子一樣,對自己的生活起居,相當節儉,即位半年來,幾乎沒有在未央宮中動過半片瓦,所有宮殿花園以及遊樂場所,都是能修葺就修葺,實在不行,才會考慮撥款翻修。
但是,對於民生工程以及各種水利建設工程。他卻大方的很。
龍首渠、軌道馬車工程,以及已經開始動工的褒斜道工程,沒有一個銅錢是從國庫中支出的,全部是這位天子自掏腰包。
也正因為此,朝野輿論才會對這位天子交口稱讚吧?
岑邁就聽說過,現在已經有人將當今天子,視為繼太宗孝文皇帝後,漢室的又一位明君。
甚至有人已經喊出了‘漢家成康之治,近在眼前’的口號。
這麼想著,岑邁就低下頭去。他看著自己已經不再年輕的身體,頗為悲哀。
對於岑邁來說,最悲哀的莫過於,聖君在朝。他卻已經垂垂老矣。
“願我有生之年,能見您德被天下,鳳鳥來儀,河洛出圖的盛況!”岑邁在心中想著。
對於他這樣的傳統士大夫來說,劉徹這樣的天子,確實是值得效忠。並為之去死的主君。
劉徹不知道岑邁的想法,他在聽完了岑邁的彙報後,敲了敲手指,站起來,道:“岑公,朕即位已經半歲,按照製度,將起陵寢,請岑公回去後,召集少府諸臣,勘驗長安周遭地貌,擇出幾個有益社稷子孫的備選地區,朕將親臨而視之!”
陵寢製度,是漢室強盛的基礎。
沒有陵寢製度年複一年的強製遷徙地方豪強和富商,現在的漢室江山,很難有今日的安穩。
因此,即使是在後世小豬那個一心渴望長生不老的笨蛋手上,漢室也沒有放鬆過陵寢製度。
甚至,終小豬一生,茂陵的規模都在不斷擴大。
劉徹即位半年了,自然也要開始選擇自己死後安息之所。
這是每位漢室天子在位時必做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