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雞這種生物有群體活動習性,但是這個規模不太穩定。
不過一般以單隻雄性野雞為主組成,其中的雌性野雞數量不定。
這個估計跟雄性野雞魅力的大小,還有它身體是否強健有力的關係。
但是一般最少也要一隻雄性野雞搭配三隻雌性野雞,所以說韓立等會不冤。
而且現實跟小說它是不一樣的,小說裡麵野雞都往臉上飛,兔子全都撞死到腳下。
但是現實中山脈外圍類似野雞之類的小動物非常少,這些都要功於住在這裡的人們。
你想想祖輩住在山腳下的村民,那個男人還不會下個套、挖個坑呀。
抓到了野物給家人添兩口肉,抓不到無非就是浪費一點時間而已。
這年頭家家戶戶都缺肉,但是村民肯定不會缺少這麼一點時間。
韓立他都能抽出時間來上山一趟,村民的時間隻會更加寬裕。
如此這般的常年累月下來,外圍的這些小東西基本被掃光了。
要知道小動物也是非常聰明,趨吉避凶是它們天生的本能。
所以一般小動物很少跑到外圍來,每碰到一次都是非常幸運的事。
當然這僅限於山脈的外圍,大山深處的各種資源還是很豐盛的。
而棒打麅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的傳聞,那是在50年代才有的事情。
而這句話最早出現在大家視野中,那是在61年秋季出版的一本語文書中。
那是第三套十年製通用的中小學教材的語文書,在第七冊中的課文《開發雁窩島》的描述。
(當時的中小學教材使用較為混亂,也有可能某些大佬沒看到過。)
【上麵描寫到:春天來了,冰雪開始融化,島上慢慢地換上了綠色的春裝,各種鳥獸開始活動了。這裡是大雁的“王國”,兩個人出去一天,不難撿回幾千個拳頭大的雁蛋。如果撐一隻小船出去,不用太費事,就能裝一船小雁回來。還有麅子、野豬、黑熊、白眼狼等野獸,可以任意獵取。最容易捕獲的是魚,拿個洗臉盆去河邊洗臉,就可以順便撈幾條魚回來。】
但是在大部分地方,後來都經過了幾年的自然災害。
而這個傳聞理所當然的隻能成為傳說了,隻留給普通人們無限的憧憬。
想要大口吃肉、吃肉吃到撐,那你就需要冒險往深山裡麵去,不能當普通的人們。
韓立留下麻雀監視這裡的動靜,他在周圍轉轉弄點藥材、木頭、石頭這些東西。
為了不驚動野雞,韓立走出去老遠才開始收集東西。
但是他並沒有收集太久的時間,充其量也不過就是擼了一大片的山葡萄。
這片山葡萄生長在半陽坡上的白樺樹邊,少數攀援上了白樺樹,大多數就這樣匍匐在地上。
這種山葡萄頭比較小,青色的特彆酸澀,稍微變的略微紫紅時吃,味道酸甜可口。
韓立采集它們除了滿足自己的日常的口腹之欲外,最重要的就是想做點葡萄酒出來。
等到漫長的冬季,天空中漫天飛雪、地麵和山上銀裝素裹。
自己坐在溫暖的炕上,透過窗戶看著外麵風景。
手上端著一茶缸紫紅色葡萄酒,搖頭晃腦還能體驗一把詩人的感覺。
最主要的是這玩意它就算變成酒也能補充維生素呀,剛好填充冬天蔬菜水果的匱乏。
韓立剛把山葡萄弄完,麻雀就飛過來報告說野雞們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