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
李世民聽到此話,向趙匡胤請教起來:“趙匡胤啊,請問這個李隆基他乾了什麼。”
“之前跟你提你唐朝是由安史之亂由盛轉衰的,這安史之亂就是發生在他時期。但是呢他怎麼說呢?他前期開創了開元盛世,是唐朝進一步繁榮,但是後期卻又變得非常昏庸,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發生,說到這兒,我們就要提楊玉環,楊貴妃了。這個楊玉環原來是他兒子的老婆,因為過於美,所以被李隆基強占,而且他兒子也是慘,你說呢要是自己王飛沒了,有個太子之位也就算了,結果呢啥都沒了,太子都沒混上。”
影子也是有點好奇:“嗯,趙匡胤,你這說話方式怎麼越來越偏向後世之人的說話方式了。”
“跟你們相處在一起久了,就自然而然學會了唄。”
[可以被稱之為千古第一賢宦的人是誰?]
“賢宦,這年頭還有好太監嗎。”
“如果硬要說好的話,應該算是高力士吧?”
唐太宗來了興趣:“高力士,高力士又是何人。”
“就是李隆基的貼身太監。”
現在不知從哪兒弄個酒壺,喝了一口酒緩緩說:“我來講講吧。各位書友彆說鄭和,鄭和更強,他是真正的牛人。
高力士一生對唐玄宗忠心耿耿,主要表現如下:
政變護主:公元713年,唐玄宗與太平公主心生嫌隙,唐玄宗帶領士兵圍住太平公主的府邸,高力士在這場變亂中始終緊緊護著唐玄宗,最終唐玄宗成功除掉太平公主及其黨羽。
不離不棄: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攜楊貴妃倉皇出逃,在逃跑的過程中,願意追隨唐玄宗的人越來越少,有的投降了安祿山的亂軍,有的投奔了太子李亨,而高力士始終陪伴在唐玄宗身邊,依舊細心周到。後來李輔國打著“護送”的名號,押唐玄宗回京,士兵對唐玄宗刀劍相向,隻有高力士站出來大聲嗬斥李輔國,並讓他為唐玄宗牽馬。
體貼入微:公元750年,楊貴妃忤逆唐玄宗,唐玄宗生氣地將她遣出宮,楊貴妃剛走,唐玄宗就後悔不已,整日坐在楊貴妃的寢宮,無心朝事。高力士知道他在思念貴妃,便去給楊貴妃送飯,還將楊貴妃的青絲給唐玄宗,在他的撮合下,楊貴妃被召回皇宮,兩人又重歸於好。”
“哦,我大唐竟然還有如此之人,雖稱不上多強。但僅憑對皇帝極為忠誠,不做壞事這一點已經算的是很好了。”
“那當然,之後我們還要講一位,那一位已經不是賢了,是聖!最後10題衝刺。”
[宋太祖趙匡胤是奪了誰的政權?]
趙匡胤聽到這兒麵露尷尬,胡亥卻掏出他的小本本兒說:“我來說,他好像是篡位後周柴榮之子。”
“回答正確,繼續。”
[趙匡胤死後是誰繼位?]
“現任彆說了,我不想提,因為我已經猜到答案了,八成就是我弟。”
“唱的挺好啊,沒錯啊,就是你弟趙光義。這裡麵還有一個典故呢,各位想不想聽。”
胡亥深深的感到好奇:“非常想聽,快說,快說。”
“那就是“燭影斧聲”,亦作“斧聲燭影”,指史書記載的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崩逝前夕,與其弟晉王趙光義飲酒密談之事,是中國有關趙匡胤死因、趙光義繼位真相的一樁文獻難征、傳聞不一、眾說紛紜、未有定論的曆史懸案。以下是具體記載:
1最早記載
最早見載於北宋僧人文瑩的《湘山野錄·續錄》。文中描述趙匡胤去世前夕,召趙光義進宮飲酒密談,當夜太祖駕崩,後晉王繼位為太宗。當時的情景是“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並且太祖“引柱斧戳雪,顧謂太宗曰‘好做,好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