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李世民說,趙匡胤搶答:“竹林七賢分彆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鹹、王戎。”
“回答正確,還有三題。首先我們先來講一下,竹林七賢。
1嵇康(223年263年)
籍貫與身份:字叔夜,譙國銍縣人,是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音樂家、思想家,娶了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曾擔任中散大夫。
思想與作品:思想上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深受道家思想影響,追求精神自由獨立。文學創作以詩歌和散文為主,集中反映其哲學思想的著作有《與山巨源絕交書》《養生論》《釋私論》《難自然好學書》等,音樂領域著有《聲無哀樂論》,作品被收錄在《嵇中散集》中。
2阮籍(210年263年)
籍貫與官職:字嗣宗,陳留尉氏人,是三國時期曹魏的文學家、思想家,曾任步兵校尉,也被稱為“阮步兵”。
思想與作品:思想深受道家影響,崇尚自然真致。文學創作以《詠懷詩八十二首》最為著名,此外還有散文和辭賦,哲學領域代表作品有《大人先生傳》《通老論》《達莊論》《通易論》等,著作被後人編輯整理為《阮步兵集》。
3山濤(205年283年)
籍貫與官職:字巨源,河內郡懷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文學家。四十歲時入仕,曆任河內郡主簿、郎中、從事中郎、尚書吏部郎等官職。
思想與作品:雖沒有作為文學作品的詩文流傳於世,但在《隋書·經籍誌》中錄有《山濤集》,今已亡佚。清代嚴可均在《全晉文》中收錄有山濤的表疏三則:《表謝久不攝職》《上疏告退》《表乞骸骨》。
4向秀(約227年272年)
籍貫:字子期,河內郡懷縣人。
思想與作品:年少時與山濤相識,深得山濤賞識。不願於亂世為官,常與嵇康在洛陽鍛煉,與呂安在山陽從事田園勞動。入仕後出任黃門侍郎,又轉散騎常侍。主要著作為《思舊賦》《難養生論》《向秀集》《莊子注》《莊子音》和《周易義》等,提出了“自然無心”這一玄學概念。
5劉伶
籍貫:字伯倫,沛國人。
思想與作品:為人沉默少言,甚少與人交往,但放達情誌,愛好飲酒,推崇老子和莊子的思想。其代表性的著作為《北芒客舍詩》《酒德頌》《問樂》和《酒祝》,認為酒是有德的,人在飲酒後能夠不受外物乾擾,全心凝聚在酒的快意中,得以“與天地同在”。
6阮鹹
籍貫:字仲容,陳留尉氏人,是阮籍的哥哥阮熙的兒子。
特長與作品:精通音律,荀勖認為自己在音樂上的造詣不及阮鹹。曾任散騎侍郎,相關著作流傳於世的隻有《世說新語》劉孝標注所引的《律議》和《與姑書》。任達不拘和縱情越禮,其言行舉止均體現出儒家的孝道,還是個重情重義的人。
7王戎(234年305年)
籍貫:字浚衝,琅玡郡臨沂縣人。
經曆:十五歲時,跟隨父親王渾在郎舍與阮籍結識,阮籍十分賞識他,邀請他加入了竹林之遊。”
[唐太宗李世民的諡號?最終的,不能隻是文皇帝。]
李世民一臉懵,趙匡胤也不知道說什麼,胡亥卻即時開口:“我知道,我有記載。”
眾人皆是吃驚的望向胡亥,胡亥掏出一個小本子翻了一番,隨後自信的說:“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眾人沒在吃驚,不過劉邦的關注點似乎不同:“不是你告訴我就是哪個安上去的,孝皇帝,哪裡孝了。”
“好了,好了,彆吵了。”
[玄奘西行最遠到哪了?]
趙匡胤再次搶答:“天竺那蘭陀寺。”
“我們來說說玄奘西行。
1背景
國內佛教狀況:南北朝時期,佛教學術界就開始了“一闡提眾生有無佛性”的爭論。到玄奘時代,北方流行的《涅盤經》《成實經》《毗曇》學,與南方譯傳的《攝論》《俱舍論》,構成了當時南北佛學的主流。但玄奘遊曆過各地寺廟後發現,全國各地的經書不僅譯著內容不同,對佛經義理的解釋也存在很大差異,並且在重要理論問題上,如南方攝論與北方地論(瑜伽師地論)兩家,關於法相之說的分歧很大,難以融合。
個人求法信念:626年,玄奘向初訪長安的印度僧人波羅頗迦羅密多羅(簡稱“波頗”)谘詢佛法,了解到印度高僧戒賢於那爛陀寺講授《瑜伽論》總攝三乘之說,於是便萌生了去印度求取經典原文(彌勒五論,瑜伽師地論等),並重新譯典,統一中國佛學思想的心念。
2行程經曆
艱難啟程:627年,玄奘從長安出發。當時國家政權剛剛建立,還待穩固,因此約束百姓不許親近番邦,玄奘的行動受到了涼州都督的禁止,在慧威法師及其弟子慧琳、道整的幫助下行至玉門關。起初一位禮佛胡人願帶他出玉門關,但途中因恐王法而退縮,玄奘起誓自己寧願“向西而死”,絕不為活命而東歸,再次孤身上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