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晨曦初照,消息仿若靈動的風,迅速拂過沈家老宅與沈璃二爺爺家的每一處角落。
眾人得知沈璃被封鄉君,皆如被觸動的蜂群,匆匆趕來。
一時間,沈家院內熙熙攘攘,人頭攢動,院外亦是圍滿了村裡好奇張望、交頭接耳的村民。
“聽說了嗎?沈家那八歲的大丫被封了鄉君,這可是咱村裡天大的事兒!”
“咋封的呀?沈家不過是尋常人家,哪來這麼大的福分?”
沈家的重要人物們,自然也不會缺席這一場家族盛事的後續波瀾。
沈璃的爺爺沈真喜,剛過不惑之年,麵容雖被歲月和田間勞作刻上了痕跡,卻仍透著一股堅毅與質樸。
他身著洗得有些發白的粗布衣衫,大步邁進沈家院子,那沉穩的步伐仿佛帶著對家族無儘的擔當。
身旁跟著沈璃的二爺爺沈真善,身形略顯富態,也是一副莊稼人的打扮,常年的勞作讓他的雙手布滿老繭,眼神裡此刻卻滿是對家族事務的關切與熱忱。
當初這兩大家雖是逃荒而來,在這村子裡以務農為生,但沈家上下一直極為團結。
如今沈璃獲封福喜鄉君,無疑是整個沈家的榮耀大事,眾人自是極為重視。
而沈真善家年輕一輩的三位公子,沈紹平24歲,常年在田間幫忙,皮膚被曬得黝黑,身形卻很健壯;
沈紹安22歲,常跟著村裡的手藝人打些零工,眉眼間帶著一絲靈動與溫和;
沈紹寧20歲,雖也務農,卻難掩那股子機靈勁兒,雙眸明亮有神。
沈璃瞧著他們,心中暗歎,沈家的男子雖身份普通,卻各有其獨特之處。
眾人齊聚一堂,屋內的氣氛熱烈而嘈雜,大家七嘴八舌地開始打聽沈璃被封鄉君的詳細情形。
沈璃的奶奶劉氏坐在一旁,笑得合不攏嘴,嘴裡念叨著:“咱璃兒自幼就聰慧過人,這福分呐,可是上天眷顧。”
二叔沈紹南是個爽朗之人,他哈哈大笑著說:“璃兒這丫頭就是有本事,咱沈家出了個鄉君,看以後誰還敢小瞧咱們!
我就說璃兒打小就機靈,日後定能成大器。”
三叔沈紹西則帶著幾分書生的儒雅,緩緩說道:“此乃我沈家之大喜,璃兒獲此殊榮,必是德行兼備,才學出眾。
這其中的詳情,我們定要細細問來,日後也好激勵家中其他子弟。”
這時,沈璃的父親沈紹東輕咳一聲,眾人的目光紛紛投向他。
沈紹東緩緩開口,臉上帶著一絲自豪:“諸位,璃兒能獲此封,乃是因她那隱遁山林的師父臨前留下了高產糧種。
璃兒有心造福鄉鄰,我也覺得此乃良機,在璃兒與縣令白錦大人前往京城獻糧種之前,我才勸說老宅和二弟家提前收糧並種下了那糧種。
如今看來,這糧種的效果顯著,產量遠超以往。
白錦縣令大人本就心係百姓,見此糧種,自是極為重視。
他親自考察,又經多方試驗,確定了糧種的優良。
而璃兒獻種之舉,也被大人視為大功,這才奏請朝廷,封璃兒為福喜鄉君。”
沈真善聽聞,心中滿是驚歎,不禁感歎道:“璃兒這丫頭,竟有如此大的機緣與善舉,實乃我沈家之福。
這高產糧種若真能推廣,咱沈家在村裡的威望也會更盛,更能造福鄉鄰。
當初紹東你提議提前收糧換種時,我雖有疑慮,但還是信了你的眼光,如今可算是見識到了這糧種的神奇。”
沈紹南興奮地站起身來,大聲說道:“璃兒做得好!爹和大哥有遠見!這等好事,不僅讓咱家光耀門楣,更是為咱這整個村子謀了大福啊!
我就知道咱沈家的娃都是好樣的。”
沈紹西則微微點頭,心中暗自思忖:“璃兒此舉,不僅是善良大義,更是深謀遠慮。
這糧種之事關乎民生根本,她能有此覺悟,日後定能在這世間成就更多大事,
璃兒拿出的學習資料也非同小可,我也更需多多向她學習,為家族出更多力才是。”
院外的村民們仍在議論紛紛。
“原來沈家大丫是因為獻了高產糧種才被封鄉君的,這可真是為咱百姓做了件大好事。”
“是啊,聽說她爹還提前讓沈家種了那新糧種,以後有了那高產糧種,咱就不用再擔心糧食不夠吃了,沈家大丫真是菩薩心腸。”
正說著,沈璃從屋內蹦蹦跳跳地出來了。
她穿著一身粉色的小布衫,頭發梳成兩個包包頭,一邊一個小揪揪,隨著她的動作俏皮地晃動著,圓圓的臉蛋紅撲撲的,大眼睛裡滿是純真與靈動。
沈璃脆生生地說道:“爺爺,爹,這主意著實不錯。
我還有個想法,咱們沈家娃們如今識字算數的沒幾個,我想拿出我得的賞賜來,建一座沈氏學堂,讓家中孩童都能上學,不再當睜眼瞎,這樣以後咱們沈家肯定能出好多厲害的人,就不會再像以前逃荒時那麼苦啦。”
沈真喜望著沈璃,眼中滿是欣慰與讚許:“璃兒啊,你能有此等胸懷與見識,不愧是我沈家的驕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