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打定主意的柴宗訓突然打馬停住,從馬背之上翻身而下。
呼延瓚不知柴宗訓要什麼什麼,也跟著下了馬。下馬之後柴宗訓指關馬背上一樣事物問道:“你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嗎?”
呼延瓚有些像看白癡一般看著柴宗訓,回答道:“還用問嗎?這是馬鞍啊!也難怪肯定太子殿下以前沒有見過。”聞過呼延瓚此言,柴宗訓卻是有些鬱悶了,明明想好好裝一番深沉,卻不想被呼延瓚誤會成小白了。
看到柴宗訓臉色有些難看,呼延瓚也不敢繼續說下去了,柴宗訓又指著另外一樣事物問道:“你又是何物?”
“馬鐙!”呼延瓚回答得甚是簡潔,也沒有多說什麼,隻怕多說多錯,反惹柴宗訓不快。柴宗訓又問道:“那你可知道馬鐙又是由什麼組成?”這下卻是把呼延瓚問住了,馬鐙和馬鞍他都認識,可又要將他們分解開來,他就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了。
“馬鐙由鐙環和馬柄兩部分構成,而馬柄又喚作鐙穿。”柴宗訓分彆指著兩處不同地方跟呼延瓚解釋道。
“哦”的應了一聲,這才反應過來,不是柴宗訓是小白,而是他是小白。“你應該知道馬鐙是做什麼用的吧?”柴宗訓才問出來,呼延瓚連忙回答道:“如何不知?馬鐙供讓人在上馬下馬或騎乘時用來踏腳。”
呼延瓚生怕自己要是回答慢了,反而主柴宗訓輕看了。柴宗訓點了點頭,又回頭深情的注視著馬鐙,輕輕的撫摸著。
“你可知道這馬鐙可以這說是這個世界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其作用就像農耕民族發明紙來傳承文化,而它對於草原遊牧民族一樣起著非同一般的作用,甚至對遊牧民族來說它比紙更要重要得多。”柴宗訓侃侃而談。
呼延瓚卻是聽得一頭霧水,打岔道:“等等!太子殿下你說慢點兒,什麼農耕民族?什麼遊牧民族的?我怎麼不太聽得懂?”
柴宗訓大大的汗了一個,裝了半天深沉,敢情是對牛彈琴。亦是有些受不了呼延讚的直白,有些惱道:“平時叫你多看些書,你不相信,你看連這也不知道?農耕民族說的就是那些也種田為生的的民族,主要說得就是我們漢人人,我要是再不明白,就把它想象自己,說的是我們大周。
“至於遊牧民族,說的草原的異族,你要是再搞不明白,把將之當成現在的遼國,懂了嗎?要是還不懂,我……”
“要是太子殿下一開始就這麼說,我早就懂了。”呼延瓚打斷道。柴宗訓不服都不行了,敢情還是自己錯了,恨恨的瞪了呼延瓚一眼,接著說道:“千萬彆小看這小小的東西,是它拉開我們與異族之間的差距。”
呼延瓚不可思議的看著柴宗訓,一臉不相信的說道:“不會嗎?太子殿下你是不是燒糊塗了,怎麼儘說糊話?”
柴宗主一手打掉了呼延瓚想觸摸自己額頭的手,言道:“我沒發燒我,你要是不信先聽我說下去,看我究竟說的有沒有道理。”呼延瓚不敢開口,柴宗訓也調整了下思緒,想著自己該如何組織言語。
“若說一開始我們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樣說應該還是可以的。我們最早以采集為生,而遊牧民族則是以狩獵為生。等我們學會種粟和水稻之後,優勢稍稍朝我們偏移了一些。
“而遊牧民族馴服牛羊之後,彼此又打成了平手。而後我們農耕民族知道如何耕作,如何施肥,隨著水稻等作物的種植麵積不不斷擴大,優勢又漸漸回到了我們這邊。
“所以!縱觀春秋戰國和秦幾代與異族的戰爭,異族並不占優勢,即使我們分裂成幾個不同的國家,依然能壓著他們打。可是這樣的局麵卻是在馬鐙發明之後,徹底轉變了,馬鐙究竟是誰發明的隻怕也說不清楚了,不過便宜的卻是遊牧民族無異。”
“太子殿下此言何解?”呼延瓚終於忍不住,開口問了一句。
“馬鐙可能發明於三國後期,甚至更晚一些,三國之後西晉一統天下,卻是由於‘八王之統’讓異族有機可趁。當然也是一個原因,便重要的是遊牧民族掌握了馬鐙的製作,並將之迅速的運用於軍事之中。
“所以!這也使用我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差距在這個時代尤其突顯。三國魏國之時尚能打得遊牧民族喘不過氣來,可是西晉之後形勢卻顛倒了過來。‘五胡亂華’的那段曆史想來誰也不會忘記?
“馬鐙的作用不僅是簡單的幫人上馬下馬,更主要的是在騎行時可以支撐騎馬者的雙腳,以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騎馬的優勢,同時保護騎馬人的安全。你同意我這些話嗎?”看到呼延瓚點頭,這才接著往下說,“馬鐙發明以後,使野性難馴的戰馬更容易駕馭,更讓人與馬連接為一體。
“以前!隻有那些草原上那些天生異稟,或跟馬親近的馴馬高手才能做到事情,可馬鐙讓騎在馬背上的人解放了雙手,騎兵們可以在飛馳的戰馬上且騎且射,也可以在馬背上左挪右騰,準確的做出各種劈砍的軍事動作,原來這些難以想象的動作現在即使連草原上的普通男兒也可以輕易做到。這便使得農耕民族和草原民族的差距進一步拉大,而不再是農耕民族占優勢,勝利的天平開始像遊牧民族那邊傾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