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裡,柴宗訓忍不住問了一句,“那也依老前輩看來究竟是以前大周好還是現在的大宋好?”話一問出口,柴宗訓立刻就後悔了。不過說出去的話就好比潑出去的覆水,如何能輕易收回來,柴宗訓隻能安靜的等著老者的回答。
“年輕人怎麼想我不知道,但我們老一輩的人肯定都是懷念有世宗陛下在的大周,至於如今的大宋,我確實沒有什麼好感。”老頭兒愛憎分明的說道:“其實眼下的抵邊城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世宗陛下在的時候,那是如何一番熱鬨的場景,小公子你沒有來過抵邊城,永遠都不知道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
柴宗訓聽的心中一動,連忙打斷道:“我正想問老前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柴宗訓說話間看了種放一眼,“半年以前我家還有個長輩來抵邊城看過,也跟我提起過那時當的抵邊城是怎樣一個熱鬨的模樣,而且跟我說大有商機可圖,所以……可如今看來根本就是跟我家長輩說的是兩個模樣,這一前一後不過半年時間,這抵邊城究竟發生了什麼?使得前後差距變得如此之大?”
柴宗訓見老者誤會他是做生意的商人,他剛才也打起了這個幌子。老頭長長一歎說道:“按理說是會邊關三州,不論是對大周還是大宋來說,就都都是一件值得慶賀之事,可是收回邊關三州後,卻不知道讓多少人斷了生計。”
越聽越糊塗,柴宗訓忍不住打斷插了一句:“老前輩能否再說得明白一些?”
“其實好多人心裡都清楚,邊關三州的收回,某種程度上就代表抵邊城的沒落,這事誰都沒有想到,抵邊城沒落得如此之快。”老頭兒繼續感歎道。種放也插了一嘴,“邊關三州的收回,就以為著抵邊城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其重要性跟著下降,這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這一點我清楚。可是一個地方,特彆是一座重要城池的沒落,都是有一個時間過程。雖然有的時間長,有的時間多,等半年的時間卻不在這個範圍之內。”
種放的話說到了柴宗訓的心坎上,要是種放不說出來,他也打算當麵問著老者。
“小哥說的正是這個道理,不要說小哥你沒有想到,就是抵邊城的所有生意人都沒有想到會是這麼個情況。這些年下來,幾乎所有的生意人對於抵邊城都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儘管誰都知道抵邊城的沒落在所難免,可是幾乎所有人都固執地認為這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所以大家都像往常一樣開門做生意……”
不等老頭兒把話說完,種放失聲問道:“難道其中有人為的原因?所以才加速了這個過程的發生。”種放說出了自己的推斷。
老頭兒默認點了點頭,言道:“幾乎是在一夜之間,駐紮在抵邊城的軍隊和其它他的人員開始沒征兆的跟著撤離,這讓所有的生意人都措手不及,完全沒有一點思想準備。小公子你來得不巧,上一個月最後一支軍隊也撤出了抵邊城。如果你真的是來抵邊城做買賣的,這次你注定要失望了。其實抵邊城好多生意人就想像小公子一樣虧得血本無歸的。
“不瞞小公子說,小老人以前是編草鞋的,專門編來賣給軍隊裡麵的兵哥們,如今當兵的都走了,小老兒編的草鞋自然也不能賣出去了,所以才落得如今淒慘的模樣。”
柴宗訓和種放對望了一眼,似乎覺察出了此事的不正常。呼延瓚也來湊熱鬨,開口道:“一支軍隊從一個地方開拔河到另一個地方,先不說各種物資的準備,至少住的地方不能忽略,這得先建起來,彆說新建另一座城池,就是一個新的營寨至少也需要十天半個月的時間。更不用說抵邊城你駐紮的軍隊不是幾個新建的營寨就能滿足的,敢問老人家這抵邊城究竟住駐紮得有多少軍隊?”
“有多少人也從來沒有人認真的數過,不過少的時候有兩三萬,多的時候駐紮得差不多有近十萬大軍,不過平常也就維持在四五萬人的規模。當然!小些老兒也沒有認真的計算過,這些都是根據平常的情況推測出來的。”
“那就更不可能了,四五萬人的撤離,又哪裡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辦到的?彆的不說,光是這四五萬人的吃喝拉撒,就不能不考慮進去,這對於後勤的要求也頗為嚴格。”呼延瓚從行軍作戰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自然也有他的道理。
“小哥說的有小哥的道理,小老兒不懂這些東西,不過有一件事小哥千萬彆忘了,那就是世宗皇帝生前的最後一役北伐之戰。這一戰有多艱苦我不知道,可是在出發之前抵邊城可是人山人海,我不經意間聽一個將官提起過,說他們這次北伐的可是將近十萬大軍,可是最後能回到抵邊城的卻是不到一半的人馬,或許一些人馬是從彆處調來的,直接又回到彆處去了。
“不過抵邊城的兵哥一說起北伐之役,都是淚流滿麵,直言邊關三州是用他們的命給換回來的。抵邊城的駐兵少了,生意人的生意自然也就淡了許多,不過大家還是能勉強維持生計。可是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是誰都沒有想到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