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寬媽雖然很疼陶寬,但不能膩,陶寬媽得操持著陶寬家的一家大小的吃喝拉撒,尤其是陶寬爹,在那物資緊張的年代,什麼東西都得憑票供應,出個門還得介紹信,最主要的還是你得有糧票,沒有糧票,你有錢也無轍,你不能總餓肚子呀,不管你到路邊的小館子還是招待所,你都不能買到吃的東西,除非你去要飯,到農村去要飯,農村人淳樸,有三個番薯,可能會給你一個,或者把早上剩下的粥倒給你一碗半碗的,你就得感恩戴德。農村吃的東西稍微好些,隻要家裡有地的,種個番薯,到了秋天就有些收獲,但農村也有農村的難處,那就是布票,到代銷店去扯個步就得布票,沒有布票你就不能扯到布,沒有布你總不能穿個樹葉吧,擱今天,你穿個樹葉出去,人家還以為你是時尚,是行為藝術,但那時的農村人家就說你是癲子,在本村還好些,要是到了外地就可能被民兵給抓起來,關到大隊的穀倉裡去了。有布票的沒有錢,像陶寬家這樣的家庭,錢倒不是大事,但布票就那麼幾尺,一家人的春夏秋冬就靠著那幾尺布票過日子。陶寬和陶磊還好些,可以穿破點的,舊點的,隻要洗得乾淨就沒事,但陶寬爹卻不一樣,陶寬爹得到家家戶戶去做手藝,就不能像陶寬媽和陶寬爺爺一樣,隨便穿著什麼出去,隻要沒有肉露出來就好了,陶寬爹是手藝人,得到外村莊去,按現在的說法那就是公眾人物,既然是公眾人物就不能穿得太寒磣,得穿得體麵點,這種體麵不是陶寬爹的一個人的體麵,是全家人的體麵。布票有限,也不可能做個幾套衣服輪著換,好的衣服也就一套換洗,冬天還好些,可以多穿幾天,夏天的天氣熱,容易出汗,出了汗就得回家換,所以陶寬爹極其難得在彆人家住,能回家的哪怕是再遠點的村莊做事都儘量趕回家,無非就是晚點回家,晚點睡罷了。陶寬媽也是無論多晚都得等到陶寬爹回家了,伺候陶寬爹洗刷刷了,即刻把陶寬爹的衣服洗乾淨,晾好,借著高溫曬到比較通風的地方,到了第二天早上,陶寬爹起來了,換上乾淨的衣服,又出去做事,這樣才不至於被彆人笑話。陶寬媽也因此沒有太多的時間去聽陶寬的絮叨,更不願意去聽陶寬從彆人嘴裡聽來的東家短西家長的事,雖然陶寬媽自己沒空,到還是裝出很有興致的樣子,等陶寬說累了,陶寬媽會插個一二句嘴,讓陶寬接著說下去。有了這樣的相處,陶寬總認為陶寬媽是對自己最好的人。人有時候並不是說給你最好吃的,穿最好看的,還得有尊重。你在旁邊說個半天,人家理都不想理你一下,說話的人就感覺自己是多餘的,即使再有興趣也說不下去了。陶寬就是這樣的情況,陶寬喜歡說話,也喜歡傳話誰家說了對誰有關的事,陶寬都會去傳,好的壞的,陶寬都不避諱,陶寬秉持著自己的好心,沒有偏袒,沒有添油加醋,沒有心存害人去說,彆人好聽的就聽著,不好聽的就嗯了,實在勉為其難的乾脆扭頭就走。從心裡說:陶寬還是個孩子,沒有惡意,再者,陶寬家裡的條件在陶寬家的那個村莊裡還算是好的人家。不看僧麵看佛麵,衝著陶寬爹的身份,彆人就不和陶寬計較什麼,但這樣終究不是好事,陶寬媽說過陶寬,陶寬爺爺甚至由於這樣的事還打過陶寬,明著說孩子,藏著說媳婦,話是這樣說,但陶寬爺爺卻不喜歡在大庭廣眾之下說陶寬,而是在家裡說,說一千道一萬,可謂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陶寬還是這樣。這樣的性格一直到了陶寬考上了衛校,才有所改變,這都是到了陶寬成年了才有的事。陶寬媽很寵著陶寬,隻要手裡的事不多或者不是很要緊的事,陶寬媽都會耐心得聽陶寬傾訴,陶寬也喜歡和陶寬媽在一起說點什麼,但陶寬媽比不了陶磊,陶寬媽要做飯,喂豬,洗衣服,還要到自己家裡的菜地裡去除草,施肥,陶寬也不可能合著陶寬媽的節拍去和陶寬媽說道說道,陶寬雖然不是很忙,但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首先就是睡懶覺,陶寬是陶寬家裡最能睡的,也是陶寬家最小的,陶寬家的家裡人都不願讓陶寬有過早的勞累,關鍵還是陶寬爹,陶寬爹總感覺到陶寬可能是自己的最後的一個孩子,更不忍心讓陶寬過早得去砍柴,種地,割草而是任由陶寬胡吃海喝,沒事就睡。陶磊看著陶寬爹都這樣,自己自然也沒有擠兌陶寬,能自己做的事,寧願自己做了也不願意去攪著陶寬。除了懵睡,就是貪玩,陶寬從起來就吃,吃了就出去玩,隻要陶寬出了家裡的大門,陶寬基本上就是記不得自己是幾歲了,一直要到肚子裡實在沒有存貨了,才會回家,但凡能在外麵找到點墊肚子的東西,陶寬都還是在外麵玩。但為了和陶寬媽說上幾句話,就憋著自己不出去玩,陶寬自己也無法做到的。況且陶寬隻要出去玩了,才能聽到彆人說的,也才有自己回家去說的材料,陶寬也不可能每天都說那幾樣的事,那豈不是傻子了。陶寬雖然喜歡和陶寬傾訴,但陶寬和陶寬媽確實有著不同的軌道,很難交彙到一起去。所以,聽陶寬說話最多的就是陶磊了。陶磊耐心好,自己不多話,若是陶寬和陶磊一樣,也不好,家裡沒個人說話就感覺很冷清,在這個意義上來說,陶磊還是喜歡陶寬多說點,陶寬說了陶磊躲在家裡不出門所不知道的事,陶磊也通過陶寬的傾訴,知道了村莊裡的張家長李家短的事,陶磊剛開始也覺得陶寬煩,事多,但聽多了就和陶寬媽一個意見了。
喜歡醫療機構故事請大家收藏:醫療機構故事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