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劉備親傳,劉封滿萬不可敵(6k)_三國:我不是劉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 三國:我不是劉封 > 第147章 劉備親傳,劉封滿萬不可敵(6k)

第147章 劉備親傳,劉封滿萬不可敵(6k)(1 / 2)

寒風凜凜。

張郃與韓榮引兵來到丹水城西城門外。

看著城門大開的丹水城,韓榮不由臉色一變,驚呼道:“果如左將軍所料,劉封竟然真的逃了!”

張郃謹慎,無驚無喜,立即派了一隊斥候入城打探。

不多時。

斥候回報稱:城內街巷,無行人雞犬。

張郃蹙眉生疑:“劉封若是撤走,又豈會無行人雞犬在街巷?”

韓榮猜測:“或許是劉封裹挾了城內士民,一同撤走了。”

張郃否道:“不可能。現在才午時,如此短的時間,劉封不可能不聲不響的就將丹水城的士民一同撤走。”

韓榮微微一愣:“左將軍的意思,劉封是故意不關城門,實則是在城中設伏,想引我等入城?”

張郃眉頭緊蹙。

韓榮的猜測,張郃也的確有想過。

張郃想得還更深。

亦有可能:劉封故意讓城內士民躲了起來,不許城內士民和雞犬出現在街巷,實際上已經撤兵了。

張郃不敢大意。

一麵派斥候去見郭淮,了解劉封是否走南門撤走;一麵再派斥候入城,去搜查城內是否有士民躲藏。

片刻後。

斥候驅趕了三個丹水城的百姓來見張郃。

這三個百姓見了張郃,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就“賣”了漢軍的行蹤。

一者稱“漢軍要求城內士民今日黃昏前不得出入街巷,不能高聲語,否則惹上兵禍,後果自負。”

一者稱“漢軍叮囑,若有魏將問及行蹤,就說漢軍今早運糧走東門出城了,可保性命。”

一者稱“漢軍叮囑,魏將仁義,不僅不會欺壓百姓,隻要如實稟報還會給百姓賞賜。”

前兩句聽得還順耳,後一句聽得張郃眉頭更緊。

我自個兒都不敢稱仁義,劉封竟稱我不會欺壓百姓,還想讓我給百姓賞賜?

點我呢!

韓榮聞言請命:“劉封定是擔心走丹水沿岸會被我軍追上阻攔,故而折道往東,繞路而回。既然今早才離開,定然走不遠!我這就帶兵去追!”

張郃道了聲“不急”,又派了一波斥候入城。

顯然。

張郃對眼前的三個百姓並不信任。

說得再天亂墜,不如多探一次。

又過了一陣。

斥候返回,直接驅趕了十幾個百姓出城。

張郃逐一審問,發現眾人的說辭都是大同小異,明顯是有人專門叮囑過的。

然而確認了情報後,張郃的眉頭反而蹙得更緊了。

韓榮疑惑:“左將軍,既知漢狗動向,何不急追?”

張郃抬頭看了一眼南方:“不急,先等郭護軍處的斥候返回。”

昨夜折了王雙,今日韓榮又中伏,倘若張郃再敗,勢必會令軍心惶恐。

故而,張郃不敢大意,不求大勝,隻求穩妥不敗。

論悍勇,張郃是不如張遼徐晃樂進的。

然而張郃卻能活到曹魏後期,遵循的核心就是:謹慎,不輕易以身犯險!

過了好一陣。

斥候才匆匆返回,向張郃稟報戰事:“郭護軍與漢軍廝殺不利,請求左將軍增援。”

韓榮驚疑:“郭護軍和樂將軍有三千餘人,怎會廝殺不利?莫非劉封沒有走東門?而是直接走的南門?”

“未必。”張郃心有猜測,但沒有多解釋,當機立斷的下達了增援軍令:“先助郭護軍退敵,自見分曉。”

眾軍南下。

見到節節敗退的郭淮軍和樂綝軍,張郃策馬當先,“張”字大旗招展。

“是左將軍來了!”

郭淮和樂綝大喜,激勵三軍。

得知張郃來援,魏卒的士氣也如久旱遇甘泉一般恢複,嗷叫著反衝漢軍。

張郃乃曹魏名將,尤其是漢中之戰的表現,更讓張郃在軍中威望極高。

隻是一麵大旗到來就讓魏卒士氣飆升。

察覺到戰局變化的王平和李輔,沒有戀戰,當機立斷的選擇了撤兵。

王平和李輔雖然都不懼怕張郃,但也沒傻到會在久戰兵疲後,以寡敵眾的去跟張郃硬碰硬。

看著兩人撤兵的路線不是回城,而是直接南下,張郃若有所思,沒有下令追擊,而是先召郭淮和樂綝。

片刻後。

兩人策馬來見張郃,具言誘敵失敗、強攻漢軍時又遇到王平增援等戰事細節。

張郃問出了關鍵問題:“可有看到劉封或漢軍的糧草輜重?”

郭淮搖頭:“未曾。”

見張郃神色有異,郭淮不由疑惑:“劉封難道不在丹陽城中?”

張郃點頭,遂將韓榮遇襲、丹陽城內無漢軍以及百姓稱漢軍今早走東門離開等戰事情報分享給郭淮。

郭淮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一路西門設伏,一路南門佯撤,一路東門運糧,劉封竟謹慎如斯!”

兵法雲:歸軍勿追。

隻因歸軍在撤退的時候,通常會設下伏兵用來抵擋和反殺來追擊的敵軍。

而劉封在撤退的時候,不僅設了伏兵,還設了疑兵,一伏一疑的掩護糧草運出丹水城。

如此謹慎,著實令郭淮又是驚歎又是忌憚。

劉封的應對,仿佛料算了魏軍的所有部署似的。

韓榮和樂綝則是請命帶兵追擊。

就這樣讓劉封離開,兩人都是心有不服。

尤其是韓榮,被王平伏擊後怒氣難掩,一心想找個機會將場子找回來。

張郃沒有同意兩人的請命。

郭淮亦是道:“現在去追已經來不及了!劉封三路用兵,必是對南鄉地形了若指掌,此刻軍士疲乏,縱是追上也難以取勝。

若是再遇伏擊,士氣就難以恢複了;可先等征西將軍將糧草運入丹水城,整頓士氣後再進兵。”

見張郃和郭淮都不願再進兵追擊,韓榮和樂綝也隻能忿忿放棄。

“下次遇見那廝,定要將其生擒!”韓榮深恨王平。

身為曹魏名將韓浩的兒子,韓榮自然不肯丟了父輩的威名。

從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爬起來!

樂綝亦是暗暗發誓,下次遇到李輔也要將其斬殺!

而在十餘裡外。

劉封依山立營。

王平、李輔等人相繼返回,具言戰事。

劉封不吝誇讚:“幸有爾等阻敵,孤才能將糧草安全帶出丹水城。”

眾人皆言“殿下妙算”。

到了黃昏。

寇安國也引兵返回,具言途中遇到了徐晃,不敵而退。

劉封沒有責怪寇安國。

讓寇安國南下之前,劉封就預料到寇安國可能會跟徐晃撞上。

寇安國本就不如徐晃,能逃脫就已經是本事了。

劉封雖然驍勇善戰,但也沒自信到麾下將校個個兒都能跟徐晃分庭抗禮,也沒自信到任何部署都能令取得成效。

倘若事事如意,那也太小覷五子良將的含金量了。

劉封讓眾人先去營中休憩。

雖然腹背受敵,但劉封也無焦躁之心。

曹真雖然兵多,但糧草也多,需要大量的兵力留在後方運輸和看護糧草。

就如同劉封來丹水城前,也得給李平留三千人在塢堡一般,曹真是無法動用全部的兵力來圍堵劉封的。

反觀劉封,目前隻有十餘日的糧草,運輸和看護難度並不大。

兵寡是劉封的劣勢,靈活是劉封的優勢。

劉封目前最擅長的也不是數萬大軍的大軍團作戰,而是萬人左右的小股穿插戰術。

這得益於劉備的悉心指導。

想當初在漢中的時候,劉備見陽平關難攻,先是令陳式走馬鳴閣道,意圖自左側繞去陽平關後方;在陳式被徐晃擊敗後,劉備又留高翔在陽平關正麵,親率偏軍渡過沔水,一路翻過右側的米倉山出現在陽平關側後的定軍山,繞擊夏侯淵,最終斬殺了夏侯淵。

不論是馬謖街亭居高臨下,還是魏延兵出子午穀,其實都是受了劉備的影響。

一個是聽聞劉備在定軍山居高臨下勢如破竹,一個是跟著劉備兵走米倉山有實戰穿插的經驗。

劉封亦是不例外。

昔日翻越米倉山去定軍山,劉封也是跟隨劉備左右的。

如何出其不意,如何穩定軍心,如何利用地形,等等,劉備都曾對劉封悉心指導。

劉封的理論更多來源於覺醒的記憶,實踐則更多來源於劉備的手把手指導。

劉封就是劉備親手磨出來的一柄刀,一柄可以替劉備北伐克敵的刀。

細思間。

有探子來報,稱“徐晃並未收兵回南鄉城,而是就近尋了個險要紮營”。

劉封能猜到徐晃打算:徐晃是想配合曹真張郃對劉封實施圍堵。

戰場有時候後就這麼巧妙。

倘若劉封今日沒能及時撤出丹水城,還真會被徐晃配合曹真張郃完成圍堵。劉封一直都遵循一個道理:戰場用就如那句歌詞一般,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

沒有任何人能算無遺策,因為人的氣運是最無法料算的。


最新小说: 我到地球來掃貨 快穿回來後我火了 穿成農門長嫂,三個小叔神魂顛倒 被趕往封地就藩,陛下何故謀反? 我,霸總,又被坑了! 小富即安?不,本公子意在天下 她靠撿垃圾帶娃,爆火娛樂圈 他,臥底二十年,卻被全員審判無惡不作? 事故體質在職場綜藝爆紅了 前夫紅著眼:給我服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