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石苞出任燕王府侍中後,劉封對石苞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常令石苞、鄧艾隨侍左右,一時恩寵頗甚。
即便是房陵縣大街小巷的商販見了石苞都會呼一聲“石郎”。
兼之石苞麵容姣好,又是個美男子,故而不少人都在明裡暗裡的想要與石苞結個緣分。
更有甚者,直接令家中女郎與石苞“偶遇”。
想與石苞結個緣分的都不傻,雖然石苞出身低,但能得到劉封的恩寵,今後必是前途無量,越早投資成本越小。
而對於身為細作的石苞而言。
得到劉封的恩寵很重要,在荊州的圈子混得風生水起同樣重要,不僅能探得更多更有價值的情報,遇到危險的時候還有機會保命。
故而除了婉拒“送女結親”外,其餘的能結緣分就結緣分。
倒不是石苞厭女,而是怕有了女眷後,就未必能舍得走了。
劉封也沒阻止。
甚至還在推波助瀾。
不僅在重要場合讓石苞相隨,還會讓虞翻、鄧艾、鄧範等帶石苞“見見世麵”。
就如劉封那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般,對石苞似乎完全“不設防”!
平日也會與石苞商討軍政諸務是否合理,對於石苞在用兵上的實務請教,劉封也是慷慨解惑。
既是君臣,亦如師友。
這讓石苞暗暗竊喜的同時,也生出了幾分對未來人生的迷茫。
冒死當細作,是為了什麼?
為了大魏忠誠?
顯然不是。
真為了大魏忠誠,石苞應該去投曹叡。
為什麼投司馬懿?
是因司馬懿的賞識,石苞才從一個打鐵謀生的鐵匠入仕為吏。
石苞隻想有朝一日能出人頭地,不再被輕易就能當官為吏的豪門士子歧視小覷。
如鄧艾那句“出身寒微,不是恥辱,能屈能伸,方為丈夫”。
故而石苞願意為了司馬懿的知遇之恩而冒死來荊州當細作。
倘若石苞在得了曲轅犁的圖紙和製作流程後直接返回北方,加上先前送回的情報,石苞已經超額完成了司馬懿的任務,也會被司馬懿器重。
然而石苞心大,太想進步了。
想趁著還沒被“發現”身份,要借鄧艾的“勢”來接近劉封,以求獲得更大的功勞和富貴。
對寒門而言,若不彎道超車,若不卷死同行,若不比那群出身豪門大族的更努力更敢拚更能舍生忘死,又如何能以寒門之身躋身於社會上流去跟豪門士子搶那有限的資源?
石苞的想法是沒錯的,也成功的接近了劉封。
然而。
讓石苞沒料到的是:劉封,給得太多了,多到讓石苞對未來的人生感到迷茫!
跟著司馬懿,石苞要冒死當細作才能得到想要的前程。
跟著劉封,石苞直接就得到了想要的名聲、地位、金錢、美人。
不僅如此,劉封的人格魅力也讓石苞內心遲疑。
相較於豪門大族培養出來的士子,大部分寒門士子都有個共性,即在豪門士子眼中“好色薄行”。
意思就是:喜好美色,為人輕浮少禮儀。
昔日的潁川郭嘉如此
今日的石苞亦是如此。
在北方的時候,石苞需要儘力去克製去偽裝,避免因“好色薄行”而被苛責小覷,影響了前途!
到了荊州,石苞就逐漸放浪了形骸。
尤其是當了劉封的王府從事拿了高俸祿後更是時常前往高檔的酒肆舞坊享樂,有一種“以前太窮沒有享受過現在我發達了我通通都要享受一次”的報複性消費心理。
鄧艾也曾屢次勸石苞要注重言行舉止,但石苞不聽。
劉封聽聞後,不僅沒有責備,反而還加了石苞的俸祿,更是稱“齊桓公不在意管仲的奢僭而是注重於管仲匡合諸侯的大謀;漢高祖也不在意陳平的汙行而注重於陳平的六奇妙算;今日石苞不過是貪好美人不拘泥於俗禮罷了,既無作奸犯科又無背信棄義,豈可因一時言行而苛求?”
劉封的信任以及袒護,讓石苞的心情也逐日沉重、糾結。
每當劉封問起時,石苞都隻敢托詞“水土不適”,生怕被劉封看出“端倪”。
對石苞的托詞,劉封不僅不懷疑,反而又給石苞加了俸祿,以示關懷。
恩寵如斯!
到了二月。
江夏太守關興忽然派人來房陵,邀請劉封前往武昌,稱在武昌附近尋到了希有礦脈,擇良將冶鐵鑄刀,如今刀成,特邀劉封前往一觀。
劉封遂帶上了虞翻、石苞,以及入關中時招撫的降將王衝、薛悌、王生,並田七等親衛自房陵過襄陽,順流而下入武昌。
鄧艾身為典農校尉,需要忙著操持今年的春耕,故未跟隨。
房陵到武昌,轉漢江水路約有一千四百裡,正常的民船航行約要半月,不過劉封有大船,快則旬日(即十日)就可抵達。
沿途。
劉封也向石苞介紹了荊州的風土人情,就連漢江沿岸的關津隘口,航行的時候恰巧要泊靠休憩,劉封也會帶著石苞前往一觀,增加石苞的“見聞”,視若門生。
就連王衝都忍不住感慨,稱“若我有仲容的才能,又被殿下這般器重,雖死無憾”。
聽得石苞心頭極為複雜。
由於路上走走停停。
劉封到了二月底才抵達武昌,關興親引樓船來迎。
“二月的春風實在是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路上就多耽誤了時日,安國見諒。”率眾登上樓船,劉封大笑著向關興賠禮。
“殿下征戰辛苦,本應在新城安享,如今卻不辭辛勞的來武昌,是我應該致歉才對。”如今的關興在經曆了軍政上的磨礪後,也褪去了最開始時的稚嫩,臉上多了成熟,變得更穩重了。
劉封大笑,又向關興引薦石苞、王衝、薛悌、王生四人,稱石苞有王佐之才,稱王衝、薛悌、王生有奪旗之勇。
被劉封如此誇讚,四人忙稱“過譽”向關興行禮。
敘禮後。
關興取刀,交與劉封。
劉封本就善用刀槍,隻是常規環首刀不耐用,先前荊州之戰時更是砍壞了好幾把,苦無寶刀可用。
見到關興擇良將冶鑄的環首刀,劉封見獵心喜,愛不釋手:“好刀!好刀!刀可有名?”
關興示意劉封看刀身上的篆文,上有“幽燕”二字,趁勢而道:“此刀名‘幽燕’,自古寶刀贈英雄,殿下若是喜歡,此刀就贈與殿下了。”
“幽燕刀,好名字,安國有心了。”劉封順勢收了寶刀,交給親衛田七,又問道:“安國讓孤來,想必不隻是為了贈刀。”
關興不答,掃了一眼石苞四人。
劉封不以為意:“不用多慮,此地都是孤的親信之人。”
石苞、王生四人,聞言各有觸動。
關興這才“放心”地道:“細作探得,平春的曹休和於禁不和,曹休時常於酒後瘋言,罵於禁失節投降有愧曹操舊恩,稱降將都是賊匹夫。”
一旁的王衝、薛悌、王生不由感到臉上火辣辣的,紛紛羞慚低頭。
劉封笑道:“曹休的器量還真是夠狹隘的,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曹操麾下降將甚多,如張遼、徐晃、張郃等良將,皆是降將出身。
自古以來:君不正,臣投外國,父不正,子奔他鄉。於禁樊城之敗,非戰之罪,已然儘力。
為上位者,當每日三省吾身,嚴於律己,寬於待人,才會有賢才誌士爭相效命。
曹休不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卻將自身不足歸咎於於禁,不過是欺軟怕硬的小人罷了。”
王衝、薛悌、王生不由抬頭,眼中有感動,石苞的心情則是更為複雜。
頓了頓。
劉封又歎:“昔日孤與於禁在麥城相遇時,於禁曾勸孤棄漢歸魏,孤以為曹孟德有容人之量而曹丕無容人之心,反勸於禁棄魏歸漢;於禁不聽,如今有此境遇,也應了孤往日之言。”
關興道出了心中想法:“如今於禁被曹休憎惡,我有意借此機會奪取平春,故而請殿下來此相助一二。”
石苞在一旁聽得心驚。
這關興,竟然要奪平春?
劉封慨然應諾:“都是為了國家大事,若有所需,孤自當儘力。不過於禁素受曹操厚恩,其子於圭又在洛陽,即便於禁不為曹丕所喜又被曹休嫌棄,想讓於禁棄魏投漢也難有機會。”
關興篤信一笑:“於禁的想法不重要,隻要曹休認為於禁有背離之心,就足夠了。”
當即。
關興就將計劃和盤托出,請劉封查漏補缺以及配合行事。
劉封也不推辭,更讓石苞也參與討論,製定詳細的計劃。
到了武昌城內,關興又設宴款待眾人。
等眾人皆散,關興又單獨請劉封入了內院。
這才卸下了偽裝:“殿下想收石苞之心我能理解,隻是我擔心殿下雖有心,石苞未必有意,如此大費周章,或太過了。”
劉封笑道:“釣魚需要誘餌,讓馬兒跑也得讓馬兒吃草,想收賢士心又豈能不給好處?
若石苞真無意,世人也隻會論石苞不知好歹,而敬孤的禮賢之心,孤也並非無利可得。
可若石苞有意,孤不僅能得到一個大才,還可瞞騙北方眾賊,何樂而不為呢?”
劉封看得很開。
就如同跟劉備請命時所言:隻是想去碰個運氣,萬一這事就成了。
若是不成,也隻是浪費劉封幾個月時間罷了。
現如今漢魏對峙已經是常態了,幾個月的時間也隻是轉瞬即過。
雙方都在積蓄力量,一麵清除內患,一麵暗中用策反收買離間等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