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康皺眉道:“敵方的戰車,嗯,現在的敵方無論北國還是白巾國的戰車,都還沒有裝上炮,不過,他們早晚都會有的,咱們未雨綢繆是應該的。”
馬佳接著說:“戰車炮,和你們研製的步兵炮大同小異,原理是共通的。”
“最好是在戰車上架上一門戰車炮,如果敵國也有了戰車,我們的戰車炮彈上安上金屬鎢的彈頭,因為鎢是金屬裡麵最硬的。炮彈高速打入了敵人的戰車,可以鑽進去鐵殼裡麵爆炸。”
袁康想象了一下,炮彈如果在戰車的裡麵爆炸那可太好了,隻需要一炮,對方戰車就被打報廢,裡麵的人員被炸成碎塊。
即使是戰車炮打敵軍的碉堡和炮樓,因為是在遠處開炮,也比步兵投擲集束手榴彈強。
白巾國人一開始免費給了兩車鎢,在礦產知識匱乏的袁康看來,這些鎢礦石含成品低,並不是最好的,估計就是礦床表麵上的,純度並不高。
為此,他們還特意研製了破碎研磨鎢礦粉的破碎機,篩分機,多次用酸分解提煉後,才能達到了高純度可以做燈絲,一噸裡麵也提練不出十斤。
他是有困惑的,也想刨根問底。
既然要造鎢彈頭的戰車炮,對鎢的需求量就大了,他就想親自去海河郡的礦山看看,看看實際的鎢礦石是什麼樣的,好擇優開采。
那樣,就是同樣重量的鎢礦石提煉出更多的成品,即省錢又省力了。
不過,即使是造出了鎢彈頭的炮彈,在敵國還沒有武裝戰車之前,也是變成了技術儲備,現在用不上,以後才能用得上。
未雨綢繆,馬佳的心思和他是一樣的。
他請示了馬佳一回得到了同意以後,帶領兩個手下盧誌亮和金龍出發了,長途跋涉也不用車輛,三人一台柴油偏跨就行了。
此行是去剛收複不久的礦山,估計在路途上沒有什麼危險,袁康有手槍,金龍有一把半自動步槍,盧誌亮是文官也會開槍射擊,但他手中什麼武器都沒有。
金龍帶著槍和兩個裝滿子彈的備用彈匣,也不是防身為主的,是準備在路上打獵物的。
三人都是在基地忙碌了許多日子了,難得出來公乾,也順便的散心一下,如果能打到獵物就更好了。
……………………76……………………
他們的摩托車一路飛駛到了白虎關,交接了皇家開具的介紹信。
張雲義看袁康三人是基地來的人,袁康又是女皇的準駙馬,也是基地的主要技術官員之一,馬上就重視了起來。
他們手中的獵槍,戰車,炸藥包等就是袁康主導製造的。
現在又看到了喝油的,搖著了火突突突就飛速跑起來的偏跨摩托車。
摩托車鋼鐵骨架,銀子一樣的機體殼,橡膠的充氣車胎,掛檔跑起來以後速度可調。掛高速檔跑起來,比跑的最快的快馬還要快了三分,製作摩托車的人簡直是太有才了。
三人都是工部基地的頭頭,袁康還是準皇親國戚,都是各把一攤的人物,無論在京城或者基地,都是讓人尊敬的,他們就對三人就分外熱情。
張雲義對三人噓寒問暖的,喊著廚房把本地的野味和特產拿出了,給三位貴客品嘗。
張雲義陪著袁康三人在城頭上,對著白虎關外觀看,訴說對麵的碉堡炮樓,是從北國人的碉堡工事群變化而來。
三人提到了那次戰鬥,張雲義說了是出敵不意的背後偷襲,然後是前後夾攻才把對麵的碉堡工事群奪了回來,後來又把那些碉堡工事擴建了的事情說了。
他說的熱鬨,袁康卻注意到了他話中提到的數字。
那一仗大德國士兵直接戰死十一人,受傷三十多人,有十二人受重傷,後來又有四人傷重不治而亡了。
還有三人肢體重殘缺,終身安了假肢。
雖然奪回了他們的碉堡炮樓,可也是損失慘重了的,如此的傷亡有些得不償失了。
這還是在突然發起襲擊的情況下的傷亡數字,而北國人的傷亡人數是大德國將士的七倍,其餘完好的都逃走了。
袁康看著白虎關對著對麵原來敵人的碉堡工事群,計算迫擊炮射程和狙擊步槍射程,馬上就發現了他們戰術的漏洞。主動攻擊他們,己方是做了充分預備了,還是傷亡了許多人。
他的眼光不同於上陣殺敵的將軍,因為他是武器製造人才,雖然是仿製,可也有自己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