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姑!我們什麼時候去奶奶家啊!”
蔣小周現在裝起乖來那叫一個得心應手。
更何況重活快一周了,她終於可以再次見到奶奶了!
“看把你急的!馬上就出發了!”
張萍從拉著蔣小周的手,順勢問了些侄女平時的學業問題。
一旁的爾書傑穿好外套,站在等身鏡前打量著自己。
張萍見狀,走上前幫爾書傑把他的襯衫領子抻平。
看的蔣小周著實羨慕不已。
大姑雖然平時對人總是直性子的刀子嘴豆腐心,但唯獨對大姑夫溫柔些許。
爾書傑翻著鞋櫃找鑰匙,看了下時間,索性對張萍說道。
“你先帶上小周去打車,我找到鑰匙馬上就下去。”
聞言張萍點頭,安頓了幾句便牽著蔣小周往樓下走去。
奶奶文誌英家住在城郊,是一處還未拆遷的地方。
那一片基本都是平房,每戶的格局基本上都是有個主屋,有個涼房,再有個院子。
再偏一點的地方甚至還有地,不過文誌英手頭上的地早在文革的時候就沒了。
也恰好時候蔣益、周瑛出生後沒兩三年,文革就開始了。
以前張萍一家就住在離文誌英幾百米遠。
本來政府說快拆遷了,結果一年兩年,拖了好幾年一直都沒影子。
周圍的鄰居有能力的早就搬走了,為那點拆遷費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
張萍和爾書傑一商量,這樣等下去不是個辦法啊。
再說本來市一醫院給分配的市裡的房子早就拿到鑰匙了。
就算兩口子工資高,可天天上班還要擠公交實在受不住。
買車吧倆人沒證,打車吧劃不來。
而且兒子也二十多了,就這樣住在城郊實在不方便。
於是千禧年前,張萍一家三口搬到了市裡的房子,而城郊的房子則賣了。
賣掉後,張萍兩口子周末隻要有空就來看文誌英。
至於為什麼不去看爾書傑的爹媽?
這又是另一樁陳年往事了。
長話短說就是爾書傑當年是下鄉的知青,結果和張萍看對眼了,然後為愛停留他鄉的故事。
於是周末文誌英家裡,不是張萍兩口子,就是張寶來兩口子。
張寶來就是文誌英和前夫所生的大兒子,張萍的同胞哥哥,蔣小周心裡認為做飯最好吃的親戚。
蔣益和蔣國慶得空了也會來文誌英這裡。
但對比於張姓的倆人,蔣姓的倆人來的不算勤快。
一來蔣國慶是女兒,和丈夫李鐵兩人都在鐵路上班,平時忙。
更彆提後來李鐵騎摩托載著蔣國慶時出了車禍,蔣國慶就此香消玉殞,李鐵從此終身殘疾,獨留下一個兒子李飛還在念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