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圍觀的原因,是聽說上頭安排了位年輕將軍,來審理剛發生的殺人案,還說要幫之前那些冤屈的人,伸張正義?
於是,僅僅一個下午,整個縣城傳遍了。
所以,哪怕即將夜幕降臨,圍觀的百姓,不減反增,
裡三層,外三層。將整個縣衙圍了個水泄不通。
前麵說到,宋時涯因害怕人多引起動蕩,提議明天再審,被李如璋給拒了。
李如璋覺得,既然大家都想看看他是不是真的能秉公辦事,伸張正義,
那就趁熱打鐵,今天就將案子了結,也讓所有百姓看看,他李如璋究竟是徇私舞弊,還是依理依法辦事。
至於宋時涯所說,怕現場人太多,引起麻煩,能引起什麼麻煩?
隻要你有理有據,讓百姓心悅誠服,百姓又如何會生事?
後堂記錄證詞的時候,
宋時涯私底下和周澤交談,想讓周澤勸說李如璋。
人,縣衙可以私底下放了,
當初貪墨受賄,荼毒百姓的是前任縣令,如今前任縣令已經被罷黜趕走,之前的事,是否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否則自己作為一縣主官,接手這個案子,不論怎麼判都對自己不利,
再者,哪怕這件事是前任縣令的所作所為,可畢竟那時縣令也是代表著朝廷,若是李如璋執意要替王崢翻案,說到底其實還是打的是朝廷的臉。
周澤初聽宋時涯這樣說時,既覺得有幾分道理,又覺得有些不妥,
但是,也沒反駁,因為他確實準備和李如璋私下溝通一番。
周澤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這點不可否認。
否則貴為府君,怎麼會為了安置災民,整日忙碌於田間地頭,忍受風吹日曬。
可周澤又畢竟是誕生在這個時代的人,
這個時代講究的是,長幼尊卑有序,天地君親師,更何況君更在親之上。
所以,周澤即便愛民如子,可一旦和自身所學觀念相背時,周澤肯定首先會維護自身根深蒂固的觀念。
在周澤看來,國家法度,便是代表一個國家的規矩,也代表著君上的意誌,若是反對或是扭曲,是為大不敬。
李如璋被周澤這個說法弄得哭笑不得,
他隻認為,後世他那個時代,
有一個偉人說過的一句話,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是,知錯就改,就是好同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