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塵成為了那個大山之下的才子,又或者那個才子成為了如今的陳塵。
在人生曼妙的旅途中,他們終將會走到一起,那才子指尖茫茫的寫著寫著,那模樣就好像在裸露自己的靈魂,講述自己的生平故事。
都說寫小說就好像做舞女,舞女一件一件的褪去衣衫,漸漸裸露的是她的身體。作家一字一句的書寫著什麼,他的真情實感融入篇章,漸漸裸露的是他的靈魂,他的主張,他的立場,他的原則,他的情感……
那才子每天都這樣做著,很少休假。他不知道這種事要做到什麼時候,他隻知道他的人生缺了八本以上三百萬字一本,他自己寫的原創小說。
他的目標是那麼遠大,他的工作要求是那麼大,不說人生有多少次要裸露自己的靈魂來謀生,就是每一次的情感流露也早已經不知道多少次暴露在人間,暴露在彆人的視線下。
陳塵再次走在了路上,那隱藏在過去的人在旅途(一),就藏在他走過的劉仙三太廟下山的半途之中。
那隱藏在時空長河中的人在旅途(七),就藏在過去的字裡行間又或者來日的匆匆歲月裡。
陳塵像是做了一個很長的夢,回到了那才子的過去,一連成詩七首人在旅途,隻感覺人生沒有比這更有成就的了。
那才子的足跡更是走遍了好幾個省市。
在綠水青山之間,山山水水都是他筆下的文字。
在浪漫的海邊,他向大海走去,那大海像是整個朝他迎麵而來。
在那過去做過事的故園,那裡高樓大廈,已然成為一個絕佳的旅遊景區。
在繁華都市裡的些許休閒娛樂之地,那公園裡建起了無數的盛景。
在去往仙山千裡迢迢的路上,那路花開著開著似曾經的那一朵。
那才子心中驚訝,在這半途中也有這種花,那花果同一支的那朵花。
陳塵的故事漸漸走到了當下,一切仿佛宿命運轉,又仿佛是那才子種下的因果。
陳塵很喜歡這種感覺,就是能夠把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並且知道萬般皆自作的感覺。
陳塵沒有懷疑那才子的智慧,就好像陳塵隻是當下的一個剪影,而那才子在人生的旅途中走著走著,已然貴為道主。
那一日那才子靜極思動,走出了家門,走到了繁華的都市去謀生,他覺得自己是愛好藝術,愛好雕刻的,所以他進了一家雕刻廠做學徒。
在那月以繼日的努力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征服歲月,克服難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於是在那一天,他覺得自己總結了那麼多道理,記錄了那麼多道理,是時候宣布自己就是那些道理的主人了。
那些都是他親身經曆總結得來的,他是親身悟得諸多道理的主人,那是他自己的神仙本。
彆人的道理,大多來自於彆人,那是彆人的親身經曆。他自己的道理卻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曆,他在總結著一天的得失,在記錄著很多的人生道理。
他在總結一段歲月的得失後,沉澱下來的道理,成為了他自己當時的人生道理。
那些在過往歲月裡彆人的道理,大都與彆人休戚相關,與他無關。
陳塵在審視著那才子或者自身一路走來的功過得失。
最後那才子的道成為了那才子自身的東西,彆人的道也成為了彆人的東西。
那才子在區彆那些道是自己的還是彆人的,他不跟彆人同流合汙,隻肯占據自己的那一份明悟得來的道理。
彆人的那份他不要,彆人也有過人生經曆,彆人也有過經驗總結,有些大家都有的道理隻是各有當下,各有千秋,各有曾經的份額,各有各的經曆,各有各的道理。
經曆誰都有,總結誰都有,道理誰都有,不是誰發現了一個道理,往後那個道理都是他的。而是人生各有經曆,各有總結之時,誰都有一百幾十年來的些許總結,些許人生感悟,些許道理,都在人生中有了分屬,都在歲月中有了千秋,有了歲月的劃分。
往後的子孫後輩,也終有一天會有人明悟到些許道理,那道理也許與那才子明悟的相差無幾,甚至是相同,可那已經是子孫後代的明悟,與他無關。
道理相差無幾,卻各有千秋,各有自身經曆的那一段年歲,各有自身的經曆來明悟。
最後那才子隻取自己那一段歲月明悟得來的道理,彆人的明悟他不要,彆人的份他也不要。
他隻要自己一生經曆所得到的人生經驗,回憶,以及人生道理,彆人的送給他都不要。
陳塵成為了那才子,那才子在人生中匆匆行車。
黃帝內經的諸多知識還在書籍裡,陳塵卻很少去翻開。
本草綱目的知識還在書籍裡,他卻已經看完。
道德經的白話文翻譯版本十幾二十萬字,他略微翻看了一下題目,看了幾章,卻很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