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李哥,你就彆謙虛了。你現在可是咱們南泥灣有名的‘鐵人’啊,你的打鐵技術,可是連我都要向你學習呢!”
“吳教員,您就彆取笑我了。”李位說道,“我這都是‘土法上馬’,跟您教給我們的那些先進技術比起來,還差得遠呢!”
李位帶領著農具廠的工人們,不僅生產出了大量的農具,還不斷進行技術革新,研製出了許多新式的農具。
“大家看,這是李位同誌帶領工人們研製的新式耬車,它比以前的耬車更加輕便,播種也更加均勻,大大提高了播種的效率!”吳龍指著一台新式耬車,對一同參觀的人員說道。
“好!這耬車真是太好了!”戰士們和老鄉們都紛紛稱讚。
“這都是李位同誌的功勞啊,他是我們南泥灣的‘農具大王’!”
“吳教員,您過獎了,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李位謙虛地回應著。
接下來,接受表彰的是“水泥專家”趙占魁。
這位昔日的莊稼把式,如今已經成為了南泥灣水泥廠的技術骨乾。
他帶領著技術攻關小組,克服了重重困難,攻克了水泥生產中的一個個技術難題,保證了水泥的質量和產量。
趙占魁帶領水泥廠的工人們,不僅按時完成了水泥生產任務,還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提高水泥的質量和產量。
“大家看,這是趙占魁同誌帶領工人們研製的新型水泥配方,它比以前的配方更加科學,生產出來的水泥強度更高,耐久性更好!”吳龍指著一袋新型水泥,給眾人介紹。
“好!這水泥真是太好了!”戰士們和老鄉們都紛紛稱讚。
“這都是趙占魁同誌的功勞啊,他是我們南泥灣的‘水泥專家’!”
“吳教員,您過獎了,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緊接著,一位名叫王秀蘭的女工走上了主席台。
她是南泥灣紡織廠的工人代表,也是邊區有名的“紡織能手”。
“王秀蘭同誌,您可是咱們邊區的‘織女’啊!”
吳龍笑著對王秀蘭說道,“您織的布,不僅質量好,而且花色多,深受大家的喜愛啊!”
“吳教員,這都是您和各位領導指導有方,再加上姐妹們辛勤勞動的結果。我們一定繼續努力,織出更多更好的布匹,支援抗戰!”
王秀蘭帶領著紡織廠的女工們,日夜奮戰在紡車和織布機旁,生產出了一批批優質的布匹,不僅滿足了邊區軍民的需求,還遠銷到了其他地區。
“大家看,這是王秀蘭同誌帶領女工們織出的‘南泥灣’牌棉布,它的質地柔軟,結實耐用,是我們邊區的名牌產品!”吳龍指著一匹棉布,對參觀的戰士們一一介紹。
“好!這棉布真是太好了!”戰士們和老鄉們都紛紛稱讚。
“這都是王秀蘭同誌的功勞啊,她是南泥灣紡織戰線上的一麵旗幟!”
“吳教員,您過獎了,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王秀蘭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除了這些代表人物,還有許多其他的勞動模範也受到了表彰。
他們中有的是種糧能手,有的是養殖專家,有的是技術革新能手,有的是後勤保障模範……
他們來自南泥灣的各行各業,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突出貢獻。
“同誌們,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吳龍說道,“正是因為有了千千萬萬像他們這樣的勞動者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們南泥灣的今天,才有了我們邊區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
“我們要向這些勞動模範學習,學習他們那種熱愛勞動、無私奉獻的精神!”
“好!向勞動模範學習!向南泥灣精神學習!”戰士們和老鄉們齊聲高呼,聲音響徹雲霄。
表彰大會結束後,南泥灣的軍民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了生產建設中。
他們紛紛表示,要以勞動模範為榜樣,努力學習,勤奮工作,為南泥灣的建設添磚加瓦。
在勞動模範的帶動下,南泥灣掀起了一股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的熱潮。
大家比乾勁,比技術,比貢獻,形成了你追我趕、爭先恐後的生動局麵。
“吳教員,您看,這是我們開展勞動競賽以來,各項生產指標的統計表。”
李位拿著一份報表,遞給吳龍參閱,“各項指標都比以前有了顯著的提高啊!”
“好,很好!”吳龍看著報表,高興地說道,
“這說明,我們的勞動競賽活動,搞得很成功,也很有成效!”
在南泥灣精神的鼓舞下,在勞動模範的帶動下,南泥灣的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金秋的陽光灑滿南泥灣,將這片豐收的土地染成了一片金黃。
田野裡,沉甸甸的穀穗壓彎了腰,像是在向辛勤勞作的人們鞠躬致敬;
穀場上,堆積如山的糧食像一座座小山,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誘人的光芒。
“這真是個豐收年啊!”站在穀場邊,趙連長望著眼前這豐收的景象,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