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口語
鄉親們分到糧食,立馬燒鍋奪灶。娃兒大小,硬是豬兒子滾潲缸,著著實實摟飽一頓1。夜裡,一滿都沕到腦殼,丟伸的睡,一覺拿攏天亮。
第二天,塊塊無事都有勁了。良補鍋匠便把圖紙拿在手中,與楊郎中、陳秀才、黃篾匠一起,一邊走,一邊對到地形比比劃劃。
他們沒走多遠,前裡有個巨石,孤溜溜的橫臥在荒草中。楊郎中大聲嚷道:“日你的歸2,好加嗨3嗲。擔怕泡十塊人都把它穩不動4哦。”
“泡十塊?你怕說得。”黃篾匠說,“錯拿二十塊人給你,是你把它穩動了,我手板心頭煎魚得你吃。”
“總環有點汪耳5,整得不好,就是它了。你們等一下。”大家停住腳步,良補鍋匠一個兒走起上去,圍著石頭轉了一圈,回頭高聲說道,“對了,就它,沒得拐。”
雲三嫂他們走上前去,良補鍋匠指著石頭的半中腰,說:“標記在這兒唄。”大家把目光落到良補鍋匠手指的地方,當真有三個重在一起的簡筆人像,就跟今天簡化了的“眾”字差不多。
江泥水匠、楊郎中、陳秀才,按照良補鍋匠的意思,先把黃篾匠腳杆抱到,讓黃篾匠兩手輕輕巴到巨石,做好準備。
“來,何草鞋,你在側邊把黃篾匠腰杆給他掌到,掌好謔,看他撼過來喲6。”良補鍋匠說,“我喊一二三四,大家就一個勁把他掫起來。”大家整巴適以後,良補鍋匠大聲喊道,“注意了,一、二,三,四!”
跟著良補鍋匠節拍,大家一個勁把黃篾匠掫了一人一手高。黃篾匠順勢按住石頭,轟聲一射,就爬到了石頭頂頂康上7。
頂頂康上,是個長溜溜的平台,足有兩個多平方大小。麵麵上蓋著一層薄薄的灰沙,裂縫中長有幾株回苗的雜草。黃篾匠扯去雜草,用手擦了擦,便出現一個刀戳的箭頭。他隨即站起身來,用手一指,說:
1摟飽一頓:大吃一頓。2日你的歸:驚訝。3嗨:大。4擔怕泡十塊人都穩不動:隻怕十個人都搬不動。5總環有點汪耳:反正很重。6撼過來:傾倒過來。7康上:上麵。
“就這塊方向,拉伸走!”
鄉親們打到方向,凴到1山穀上方,在青岡杜鵑混生叢林中,理到每一堆都由三個幾十斤重的石頭,擺成的石頭堆堆走了五裡來往,有溝壑擋住去路。良補鍋匠把圖紙拿在手上,可他左看右看,沒警各得2就搭憨了3。雲三嫂走上前來說道:
“補鍋匠大哥,嫑看了,沒路嫑回頭,右拐筆兒端走4。”
良補鍋匠收了圖紙,與大妹子一起右拐走了四五百步,來到石頭堆堆麵前,發現旁邊多了一路石頭。
“看到沒有?這路石頭在左邊,有四個。”雲三嫂說,“就是倒左拐,走四百步!”
“四百步?”良補鍋匠問,“那不而一塊石頭代表一百步了?”
雲三嫂點頭說道:“對。”
良補鍋匠說:“弄塊,我來數到。”
黃篾匠提醒說:“看數錯謔。”
“沒得事,你放心。”
良補鍋匠剛好走了四百步,連一點讓手5都沒得,眼前正好有一棵雲杉樹。大家很快就在樹下找到了石頭堆堆,順順當當鑽出叢林,眼前一下子亮了很多。
劉裁縫說:“喲,這塊塌塌,漂亮得嘛。”
何草鞋說:“就那片樹林把它遮到得,哪個都尋不得這兒間來。”
陳老幺說:“是哇,隨隨便便尋得過來呻,這兒間早被人家占了,那裡還有我們的眼法哦。”
“唓,你的眼法?走欠6。”陳紙匠說,“這些塌塌,根本沒得火烤。你看吧,連溝溝兒都找不到一條,像塊啥子核核吧?說那樣點子,還是一塊不毛之地。看一塊塌塌好不好,嫑隻看表皮上7。”
一直不咋娘開腔的王瓦匠,也在側邊說道:“反正樵夫壩,肯定比這兒安逸得多。”
1凴:步奔切,音憑。靠,依也。方言讀pēn。2沒警各得:一不小心。3搭憨了:整糊了。4筆兒端直走:對直走。5讓手:餘地。6走欠:欠缺,差勁。7表皮:表麵。
大家又走了一兩裡路程,雲杉樹下出現了兩堵一人一手高,三排1多長的石牆。形狀就像龍門子兩邊的八字牆,隻是砌來將起2,朝向也很日怪,剪斜起3不對到平地,反而去對著陡坡,顯得非常彆扭。
敞開的八字大門裡麵,是一道片石屏封。屏封橫平豎直,四角楞現,但中間就整得太理扯了,稀牙漏縫,縫子也錯到八邊山上,把砌牆師傅的手藝也整蹩了。
屏封後麵是一道山坡,山上一大片黑蓊蓊的樹林。黃篾匠說:“這負責是他們進出的大門。”
良補鍋匠說:“應該是吧,穿過山林,多半就是樵夫壩了。”
黃篾匠與良補鍋匠心裡高興,正要走進門去,卻聽雲三嫂在背後蹄呐喊說:“補鍋匠大哥,你們要把細點哦。黃大爺專門交代過,石門孤立要謹慎,當心落難迷魂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