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兩人截然不同的看法,劉備沉默不語,隻是用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似在權衡其中利弊得失。
片刻之後,他抬起頭來,目光堅定地凝視著徐庶和洛川,緩緩開口道:“吾深知此行或許暗藏風險,但吾亦非貪生怕死之輩。況且,吾深信以吾之威望以及孫劉兩家目前之同盟關係,孫權斷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對吾不利。此次前往江東,乃是為了商討江陵之戰後的諸多事宜,關乎我軍未來之發展,意義非凡。故而,吾已下定決心,親赴江東!”
言罷,劉備站起身來,負手而立,那堅毅的身影仿若透露出一種一往無前之決心。而徐庶和洛川對視一眼,心中雖仍有擔憂,但見主公如此堅決,亦不再多言,表示願追隨劉備一同前往江東。
話說那劉備深思熟慮之後,決定派遣徐庶隨他一同前往江東,以圖共商大計。與此同時,他又安排洛川奔赴江夏,肩負起鎮守此地、主持防務以及恢複民生等重任。
此外,諸葛亮則負責統領荊南四郡,英勇無比的關羽亦相伴而去,共同鎮守一方。
至於那性如烈火的張飛,則需留在油江口嚴密防備周瑜的一舉一動。如此一來,原本就人手不足的江夏,此刻更是陷入了無人鎮守的窘迫境地。
劉備深知此時局勢錯綜複雜,變幻莫測,稍有不慎便會滿盤皆輸。故而,經一番權衡利弊,他將目光投向了洛川,並殷切期望由他來坐鎮江夏。
一來,可借其卓越之軍事才能穩固當地防務;二來,亦可通過發展生產,改善民生狀況,以贏取民心;更為重要的是,需時刻留意劉琦之動向,絕不能讓此人暗中有所動作。
畢竟當下劉備之所以能夠名正言順地插手荊州事務,所依仗的正是劉琦這麵大旗。
麵對劉備的重托,洛川毫不猶豫地點頭應下,表示定當不負所望。在此後的十餘日時光裡,劉備一方麵在江陵城中積極奔走,四處籠絡人心,為日後的宏圖大業奠定堅實根基;另一方麵,有條不紊地籌備著前往柴桑之行所需的各項事宜。
另一邊,洛川已然與周瑜道彆,踏上了前往江夏之路。說來亦頗為怪異,儘管周瑜對洛川心存忌憚,但他內心深處卻著實欽佩洛川出眾的才華與非凡的智慧。
聽聞洛川即將離去,周瑜不僅親自前來送行,且在言談之間,仍未放棄招攬洛川歸入麾下之意。然洛川心意已決,婉言謝絕了周瑜的美意。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