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決定,前期也有過考察,事情辦起來的速度自然快。
僅僅隻用了一天的時間。
林易就拿到了幾個粗選目標的大概資料,並且選定了一家名叫興業冶金廠的鋼廠……
俞興民在滬城還是有些名氣的。
其名下的興業紡織廠,一年前的時候也是車水馬龍,日進鬥金。
在整個華夏的紡織界,都是排的上號的企業。
由小變大,由大變強,由強變廣。
這是最常見的商業發展路徑。
在某一個行業做到了一定的程度,主事者總是習慣的去擴大產業布局,尋求更廣泛的利潤來源。
俞興民同樣沒能擺脫這個窠臼。
所以在一年前,華夏紡織業最興盛的時候,投建了興業冶金廠。
規模不大,占地不過百畝。
一年的時間,整個廠區,包括一座高爐和一座轉爐拔地而起。
按正常的發展,接下來要度過的,就是由小變大這個過程。
邊生產邊建設,一切順利的話,用不了幾年,又是一個響當當的鋼鐵企業。
但天有不測風雲。
隨著紡織市場的巨變,興業紡織廠如今也是深陷泥沼。
而且越是體量大的,日子也越艱難。
不像安道紡織廠這樣中等規模的紡織企業,林易一句話說停產就停產。
由此產生的損失,就算是沒有其他行業的利潤填補,以林家的財力也能撐很久。
而占地數百畝,工人近五千的興業紡織,卻根本經不起這樣的事情。
一旦停產,設備閒置造成的損失,各種停不下的固定支出都還好,但市場份額丟失卻是不可承受之重。
所以直到現在,興業紡織還在咬牙硬挺,繼續賠本生產。
至於原本已經到了投產階段的興業冶金廠,就隻能陷入停滯。
因為投產,在原料采購支出上就不是一筆小數目。
而鋼鐵行業的成本控製,主要依靠的就是規模優勢。
以興業冶金廠的這點規模,投產之後,必定會經曆很長一段時間的虧損。
所以擺著不動,即是無奈的選擇,也是最好的選擇。
但愁人是肯定的。
所以就在林易登門的時候,最近一段時間,頭發白了一半的俞興民,其實正猶豫著要不要把興業冶金廠折價賣掉。
而且已經談了幾個意向。
隻是畢竟是自己的心血,這種節點上出手,又賠的有點吐血。
所以實在是難以下定決斷。
“合作?”
見麵之後,林易開門見山提出了合作的想法。
俞興民詫異之餘,一雙眼睛立刻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