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周的小院裡,搬來了兩個年輕的僧侶——多傑和拉魯。
他們是拉加日堪布的弟子,修行很好。
與過去那些曾在措周身邊居住過的僧侶相比,兩人年紀更小,也更加肆意。
閒暇時候,多傑甚至會教措周如何雕刻法器。
他還不夠資格使用人骨,所以都是用牛羊的骨頭給措周示範。
潔白的骨頭上,鑿出粗淺的痕跡,然後逐漸加深。
點連成線,線條交錯,變成無上的箴言或者圖案。
然後,簡陋的骨頭就變成了漂亮的法器。
按多傑的說法,他會在遠行時把法器送出去,感謝給予布施的信徒。
但措周並沒有那樣的機會。
所以他隻磨了一些犛牛骨的珠子,放在木缽中觀賞。
油亮的缽碗中,指頭大的靈骨念珠互相碰撞,發出清脆的響聲。
拉姆打掃的時候從旁邊經過,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她發自內心的稱讚起來,“它們真好看。”
“我也覺得。”
措周美滋滋的欣賞著自己的勞動成果。
他做這些念珠的時候格外認真,每個珠子上都刻了真言文字,甚至還刻上了祈福的花紋。
對自己的心血格外珍重,措周隻送了一顆念珠給拉姆。
他大方的把木缽推到拉姆麵前,叫她自己選。
缽內,每顆念珠都帶著瑩潤的色彩和光亮。
拉姆握著掃帚,不知道選哪顆好,於是讓措周決定。
措周挑出一顆顏色最為明亮的念珠,送給寺裡最美麗的少女。
然後,他好奇的詢問拉姆。
“拉姆,你和拉魯認識嗎?我看到你們在屋頂說話。”
座椅邊,拉姆握著那顆圓潤的念珠,表情晦澀。
片刻後她輕輕的笑了一聲,告訴措周。
“嗯,我們認識。”
她和拉魯確實是從小就認識。
他們在一塊土地上長大,隻不過一個是主人,一個奴隸。
拉魯是丹恰倉家族的第十三個孩子,是虔信的貴族之子。
而拉姆是卑微的農奴之女,被主人選中送到色則寺來,送到拉魯身邊。
她是渡拉魯過苦海的船隻,是為他盛放法力的器具。
如果不是那次措周點名把她帶走,拉姆的全副身心估計都已經獻給了神佛。
少女不知道這是幸運,還是不幸。
她為拉魯而來,卻沒能幫助到這位尊敬的小主人。
但被贈與給措周之後,她就已經不屬於拉魯了。
她現在是措周的奴隸,理應為措周祖古碎身糜軀奉獻一切。
所以當拉魯找過來的時候,拉姆的第一反應是抗拒。
她抗拒拉魯的靠近,厭惡拉魯的話語,抵觸他的一言一行。
但曾經的小主人卻不肯放過她,他要她再助他修行。
拉姆沒有權力拒絕,她隻是一個奴隸。
但她沒有告訴措周這些事情,她隻說了他們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