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源的目光如炬,銳利地掃過手中的文書。
不過一刻鐘的工夫,他已經將文書看完,但眉頭卻不由自主地皺了起來。
事情的發展,似乎比他預想的要嚴重得多。
吳建安的口供中透露,整個事件的策劃者已經不再是盧安世等人,而是轉由朱燮元接手。
這個消息,讓秦思源的心頭一緊。朱燮元此刻尚在前線對峙,還未返回成都府,但有一點已經明確無誤——他將在不久的將來,帶領一萬精銳部隊返回。
這一萬精銳,是曆經沙場的戰士,是在前線與奢安叛匪浴血奮戰的勇士,絕非僑盤山上那些烏合之眾可比。
秦思源忍不住嗤笑出聲,朱燮元這是打算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價要將他擊垮。
他心中雖有不喜,卻也不得不承認,大明之中,畢竟還有懂得審時度勢的明白人。
可惜的是,大部分官員都在拖後腿,讓這些有能力的人陷入鬥爭裡麵,讓他們放不開手腳。
他再次拿起文書,細細審視。前線的精銳部隊一萬,胡廣行省的一萬,成都府的五千,竟然還有從重慶府調來的五千人。
這一連串的數字加起來,竟然達到了三萬之眾。再加上成都府和地方上的官軍,總數至少在四萬以上。
如果再加上民夫等輔助人員,絕對超過了五萬的大關。
這樣的兵力部署,與陸元化之前的情報大相徑庭。
關鍵在於那一萬從前線回來的精銳,他們經曆過長期的戰鬥洗禮,其戰鬥力絕非未經沙場的軍隊可比。
秦思源沉思了一會兒,然後把文書收起。現在不是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先去把秦、王兩家的事情解決。
大管家一直在院子不遠處等待,看到秦思源出來,馬上笑著上前帶路,“三少爺,老奴給你帶路”。
秦思源笑著點頭,“辛苦大管家了,請帶路吧”。
馬逸群也迅速跟上,幾人一起到了大堂,到了門外就聽到裡麵笑聲不斷,好像很熱鬨的樣子。
秦思源在大管家的恭請之下進了大堂,大堂裡坐滿了人,有很多人他都不認識。
坐在主位的也不是秦文蘊,而是一個須發花白的老者,看樣子起碼八九十的樣子。
“思源來了,快來見過你大太爺爺”,秦天雲看他進來,趕忙站起來介紹道。
秦思源馬上知道了這是誰,老爺子的大伯父,秦家的老古董,常年待在秦家祖祠,沒想到把他給請出來了。
仔細打量了一下這個大太爺爺,居然在他身上看到了身懷武藝的痕跡,看來這個老頭不光是老古董,還是家族的教頭。
“孫兒秦思源見過大太爺爺”,秦思源行了一禮,就衝這歲數他也要給他行禮。
老者眯著眼睛看了他很久,然後說道,“好孩子,你是個好孩子”。
然後轉頭說道,“文蘊啊,你的歲數也大了,該放鬆一下,把事情交給年輕人吧”。
說完就站了起來,顫巍巍的出了大堂,一個小廝趕忙上前將他扶住,一起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