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源略微沉思片刻後說道:“你去與政務院溝通一下,讓他們將所有的銀子都拿出來兌換成銀元,從現在開始,我們夏國的通用貨幣就是銀元了”。
周立民聞聽此言,連忙應道:“臣領旨”。
稍作思考後,他又接著說道:“殿下,有一事需向您稟報,這銀元的含銀量大約隻有九成左右,其中存在一定的差額,您看是否需要與政務院商議一下如何分配這部分利潤呢?”。
秦思源擺了擺手,果斷地回答道:“不必了,雖然銀元的含銀量隻有九成,但彆忘了還有其他的材料和工匠成本呢,實際上,我們並沒有從中賺取多少利潤,又何來分潤一說呢?”。
“殿下所言極是,微臣愚鈍”,周立民趕忙附和道,並趁機拍了一記馬屁,“王府能夠掌控鑄幣權,這可是一件大好事啊!如此一來,我們在朝堂上的話語權也會更重一些”。
話鋒一轉,周立民突然想起了另一件事,於是趕忙說道:“對了,殿下,還有一事,近日,政務院為了增加稅收,一直在與微臣提及王府商會的事宜”。
秦思源聽到周立民的話後,他的眉頭微微皺起,緊接著追問道:“商會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難道他們對王府商會有什麼特殊的想法或企圖嗎?”。
周立民連忙搖頭解釋道:“並非如此,他們隻是希望我們能夠放寬對糧食、食鹽等物資的管控力度,允許更多的商人參與進來,這樣一來,便可從中收取更多的稅收”。
秦思源聽完,猛地站起身來,在房間裡踱了幾步,然後停下腳步,斬釘截鐵地說道:“絕對不行!商會控製這些物資並非僅僅是為了謀取利潤,更重要的是為了廣大百姓的利益著想”。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你不妨仔細思考一下,如果將這些物資完全推向市場,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呢?結果必然是穀賤傷農”。
“農民們辛苦種植的糧食將變得廉價,他們辛勤勞作卻無法獲得相應的回報,如此一來,百姓們種地便無利可圖,誰還願意去耕種土地呢?”。
秦思源越說越激動,聲音也不自覺地提高了幾分:“倘若大部分老百姓都無法通過種地賺取足夠的收入,那麼他們能怎麼辦?整個社會的經濟又該如何發展呢?這顯然是萬萬不可行的!”。
周立民聽後,頻頻點頭,表示讚同,他深知其中的利害關係,雖然王府商會放開這些物資的管控或許能賺取更多的錢財。
但作為夏國的最高統治者,秦思源必須從國家和百姓的長遠利益出發,絕不能隻顧及眼前的利益。
因為對於夏王而言,維護夏國的安定才是最為關鍵的,相比之下,賺取多少銀兩都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更何況王府商會所涉及的生意繁多,有許多都是盈利頗豐的項目。
“殿下所言甚是啊!”周立民趕忙附和道,同時還不忘諂媚地拍了一下馬屁,“然而,這些不過是一些官員和商人的一己之見罷了,蘇總理他們尚未對此發表任何意見呢”。
秦思源無奈地歎了口氣,回應道:“他們自然不會公然說出這樣的話來,但我敢斷言,他們內心必定存有這樣的念頭,唉,算了........”。
周立民聽到秦思源如此感慨,不禁有些尷尬,他深知這個時代文官們普遍存在的弊病,但由於他本身是個傳統的文人,又一向謹守規矩,所以也不好再多說什麼,隻得默默地垂下了頭。
這裡麵的道理其實再明顯不過了,那些當官的人一心隻想升官發財,對於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根本就毫不關心。
他們真正在意的隻有自己能否步步高升、加官進爵,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可以不擇手段,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
秦思源聽了周立民的話後,隻是隨意地擺了擺手,表示對這件事情並不需要太過在意。
他淡淡地說道:“如果他們真的正式提出這件事,那就讓蘇明哲來找我談吧”。
周立民連忙躬身應道:“微臣遵命,”接著,他似乎想起了什麼,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問道:“殿下,明年可是您大婚的重要日子啊,不知您打算如何操辦呢?”。
秦思源稍稍思考了一會兒,然後回答道:“還是按照以往的規矩來辦吧,婚禮的費用控製在十萬銀元以內就好,不必過於鋪張浪費”。
話剛說完,他像是又想到了什麼,補充道:“對了,你給林雲的情報一局撥付五十萬枚銀元吧,他們要在江南地區打開局麵,沒有足夠的銀子可是不行的”。
周立民趕忙再次躬身行禮,答道:“微臣遵命。”隨後,他迅速從隨身攜帶的本子上取出筆,將秦思源的指示一一記錄下來。
事情已經說得差不多了,周立民小心翼翼地將帶來的文書放在了桌案上,然後輕聲問道:“殿下,您還有什麼其他的吩咐嗎?”。
秦思源微笑著搖了搖頭,語氣和藹地說道:“沒有了,臨近年底,你也非常忙碌,真是辛苦了”。
周立民連忙躬身施禮,謙遜地回答道:“這都是微臣分內之事,不敢言苦”,接著,他又向秦思源行了一禮,然後緩緩地退了下去,動作顯得有些拘謹。
秦思源並沒有像往常一樣,立刻去翻閱桌上堆積如山的文書,而是緩緩地站起身來,踱步走到了牆邊。
牆上掛著一幅巨大的地圖,上麵詳細地描繪了大明王朝的疆域,秦思源站在地圖前,凝視著那片廣袤的土地,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豪邁之情。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地圖上的每一個角落,回憶起自己一路走來的艱辛與困苦。
如今,夏國已然建立,他也成功地度過了最初的艱難時刻。隻要繼續按部就班地發展,奪取天下似乎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然而,當他的目光越過大明的疆域,投向北方的草原和東北時,心中的豪情壯誌稍稍收斂了一些。
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以其精湛的騎射技藝和靈活的戰術,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而東北地區的女真人,更是虎視眈眈,時刻準備著南下侵擾。
喜歡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請大家收藏:()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