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如白駒過隙般轉瞬即逝,眨眼間便已臨近歲末,回首這一年,大夏可謂是好事不斷,令人欣喜若狂。
首先,夏王妃身懷六甲,這無疑是一件大喜事,為整個大夏帶來了新的希望和生機。
其次,在軍事方麵,大夏更是取得了輝煌的戰果,成功地開疆拓土,基本將雲貴之地納入了版圖之中。
儘管雲貴兩地的戰事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徹底終結,但目前主要城市已基本被攻克,這無疑是一針強心劑,極大地鼓舞了眾人的士氣,也讓人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時光荏苒,如今已是臘月二十,大夏二年即將畫上句號,在這重要的時刻,整個大夏的高級官員們紛紛齊聚成都,共同進行最後的年終總結。
在這裡,無論是相識已久的老友,還是素未謀麵的同僚,都在熱情地交談著,現場氣氛異常熱烈。
畢竟,大夏國勢如日中天,蒸蒸日上,每個人都為能身處這樣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而感到無比自豪。
新建的夏國大會堂穹頂高闊,巨大的玻璃窗引入冬日暖陽,將內部映照得明亮輝煌。
五百餘位夏國官員、貴族身著利落的官服或軍裝,精神抖擻,會場內洋溢著蓬勃的朝氣和自信。
然而,在靠近前排的一處區域,氣氛卻顯得有些凝滯。
以顧雲澤為首的近五十名江南來客,雖然也穿著華貴的錦袍,但不少人臉上卻帶著一種審視甚至挑剔的神色。
他們環顧著這座風格迥異於傳統殿堂的建築,看著那些不像大明官員一樣行跪拜大禮、而是互相行握手禮或簡單揖禮的夏國官員,聽著會場內直白高效的討論用語,眉頭越皺越緊。
尤其是其中幾位皓首白須的老儒,眼神中的輕蔑幾乎要溢出來。
“哼!”,一聲不大不小的冷哼,清晰地從一個身著紫檀色暗紋直裰的老者口中發出,讓這個小團體的人都能聽到。
此人正是江南名宿,吳中書院的山長,姓沈名文淵。
他捋著長須,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帶著江南特有的雅言腔調,在喧鬨中竟也傳開不少:“堂堂年終大典,百官彙聚,竟如此喧嘩無狀,毫無靜穆威儀可言”。
“君臣之彆何在?上下尊卑何存?夏國雖疆域日廣,然其立國之基,竟棄聖賢禮法如敝履,實乃本末倒置!此等‘不知禮’之國,縱有開疆拓土之功,終究是蠻夷之治,難登大雅之堂!”。
這番話如同冷水潑入熱油,瞬間讓周圍安靜下來,夏國官員們臉色微變,目光齊刷刷地投向沈文淵。
他們中大多數人出身寒微,對這套“禮法”背後的等級森嚴深惡痛絕,更有人是戰場歸來的悍將,眼神中已帶上怒意。
顧雲澤臉上的笑容淡了下來他此行肩負著溝通江南與夏國的重任,深知這些老家們頑固守舊,卻也沒想到會有人在這種公開場合、如此不給麵子地發難。
他緩緩站起身,沒有看沈文淵,而是環視了一圈會場,最後目光落在那位老儒身上,聲音沉穩,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沈老此言,恕顧某不敢苟同。何為禮?何為雅?難道非要學那大明京師,讓百官寅時即出,頂風冒雪,提著燈籠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鬼市裡穿行半個京城,隻為在宮門前瑟瑟發抖地排隊,等候那一聲‘點卯’,才算知禮?”。
顧雲澤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一絲辛辣的嘲諷:“諸位都是江南賢達,想必家中也有子弟在明朝為官。敢問他們冬日上朝,可曾凍僵過手腳?”。
“可曾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失足摔傷?可曾因一次小小的遲到便被廷杖伺候,皮開肉綻,斯文掃地?紫禁城那巍峨的金鑾殿,百官跪拜山呼萬歲,場麵確實‘威儀’!”。
“可那威儀,是用多少官員的健康、尊嚴乃至性命堆砌出來的?是用多少本該用於民生國策的時間,白白耗在那漫長的路途和等待中?”。
他作為秦思源的老丈人,這個時候肯定要站出來駁斥,畢竟他已經和夏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且他也是這群江南來人的首領,為了維護自己的威嚴也必須站出來。
顧雲澤繼續道,“夏王此等安排,省卻了多少無謂的奔波與折磨?節省了多少可用於實務的精力與時間?”。
“沈老口中的‘喧嘩’,正是夏國官員為國事積極建言、熱烈討論的生機!您所謂的‘不知禮’,恰恰是我夏國‘以人為本’、‘務實高效’之禮!”。
顧雲澤的每一句話,都像重錘敲在那些江南來客的心上。
他們想起了自家子弟在京為官的艱辛:寒冬臘月,天不亮就要掙紮著離開溫暖的被窩,頂著刺骨寒風,在漆黑的胡同裡深一腳淺一腳地趕往皇城。
想起那些因雪天路滑摔斷腿的,因體弱早朝暈厥的,甚至因遲到一次就被當眾羞辱責打的往事。
那巍峨皇權下的“禮”,確實浸透了無數士大夫的血淚與辛酸。
反觀夏國這邊,與明朝相比可謂是彆具一格。
秦思源作為夏國的首領,他對於會議的安排十分獨特,他並非像明朝那樣頻繁地召開朝會,而是每十天舉行一次列會。
這樣的頻率既不會讓官員們過於忙碌,也能確保信息的及時傳遞和溝通,更值得一提的是,秦思源所召集的並非全體官員,而是主要的官員。
這種精準的召集方式,不僅能夠提高會議的效率,還能讓核心決策人員更加集中地討論重要事務。
而會議的時間設定也相當人性化,定在九點左右,這個時間既不會太早影響官員們的休息,也不會太晚耽誤正常的工作進度。
對於普通官員來說,他們的上班時間同樣合理,早八晚六的工作製度,給予了他們充足的休息時間,使他們能夠在工作和生活之間找到平衡。
附近的大夏官員聽到顧雲澤這樣說,大家都微笑著投以讚賞的目光,對這個國丈也非常認可。
不過他們也沒有站出來駁斥江南來人的話語,實在是夏國的這一套和明朝已經割裂,連文化都不同,實在沒有什麼好說的。
喜歡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請大家收藏:()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