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哲聞言,不禁一怔,他稍稍遲疑了一下,然後開口說道:“大王,此舉是否有些矯枉過正呢?我夏國向來並無殺俘的先例啊”。
“依微臣之見,不如效仿舊製,讓這些戰俘去挖礦,這樣既能讓他們為國家效力,又可避免過度殺戮,豈不兩全其美?”。
然而,雷虎卻對此表示異議,他反駁道:“蘇總理,您的看法恐怕有所偏頗。施琅如此行事,必定是得到了鄭家的授意”。
“若我們不采取嚴厲措施,給予他們沉重打擊,日後恐怕此類事件還會層出不窮”。
蘇明哲連忙解釋道:“我並非認為不應懲處這些戰俘,隻是此次戰事中,我軍兵力本就處於劣勢”。
“若因過度嚴懲而激起他們的拚死反抗之心,恐怕我們自身也會遭受重大損失的”。
這時,張倫也附和道:“正是如此,正所謂狗急跳牆,兔子急了也會咬人,若是將這些戰俘逼入絕境,他們必然會奮起反抗,如此一來,我們豈不是得不償失?”。
一時間,眾人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文官們堅持認為不應過度殺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而武將們則毫不顧忌,一心隻想通過嚴懲來威懾江南地區。
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場麵陷入了僵局,眾人爭論不休,麵紅耳赤,各執一詞,卻始終無法達成共識。
秦思源站在一旁,冷眼旁觀著這一切,心中暗自思忖。
從眼前的這一幕場景,他不難想象明朝朝堂之上的景象。眾人唇槍舌戰,引經據典,爭得不可開交,卻往往難以得出實質性的結論。
而崇禎皇帝,竟然能夠忍受這樣的局麵長達九年之久,實在令人欽佩。
據他所知,大明朝會之時,官員們往往會用文言文進行辯論,言辭犀利,引經據典。這種方式雖然顯得古雅,但對於崇禎皇帝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考驗。
然而,崇禎皇帝卻能堅持聽政九年,即使疲憊不堪,也從不間斷上朝,其批改奏章的時間更是與秦始皇不相上下。
“夠了!”,秦思源終於忍不住開口,聲音不大,卻如同一道驚雷,在眾人的喧囂中炸響。
刹那間,全場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靜靜地等待著他最後的決定。
秦思源緩緩環視一圈,然後沉聲道:“多年來,我們對江南的政策一直是以拉攏為主”。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不僅放回了許多江南的俘虜,更是不遺餘力地宣傳我們夏國的強大”。
他的話音落下,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認同,大家都心知肚明,這樣做的原因無非是為了商路。
江南地區商業繁榮,市場廣闊,如果沒有江南市場的支持,夏國的發展恐怕難以如此迅速。
秦思源接著說道:“然而,我們卻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那便是人的劣根性”。
“這些人啊,隻有當刀子真正落在他們身上時,才會意識到我們夏國並非是好欺負的!”。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就拿許華這件事來說吧,許華可是我們在江南地區的代言人啊!可如今呢?他不僅慘遭殺害,甚至還被斬首示眾!這簡直就是對我們夏國的公然挑釁!”。
說到這裡,秦思源的眼睛微微眯起,透露出一股冷冽的殺意:“本王實在難以相信,鄭家對於他們的對手會一無所知”。
“然而,事實就是如此,竟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揭穿這一切!所以,我們必須要給他們一個狠狠的教訓,讓他們明白,我們的刀子可不是吃素的,是要見血的!”。
這一番話,說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讓在場的眾人都不禁為之震撼。
蘇明哲和張倫兩人雖然心中有些許擔憂,但也隻能默默點頭表示讚同,而雷虎等人則聽得如癡如醉,對秦思源的果敢和決斷佩服得五體投地。
張倫在一旁悄悄地觀察著秦思源,心中不禁感歎:“不愧是白手起家的王者啊!殺伐決斷,全憑一己之心。看來,江南那邊怕是要掀起一場腥風血雨了……”。
就在這緊張的時刻,秦思源突然高聲點名:“吳忠國!”。
吳忠國聞聲,心中一緊,連忙高聲回應道:“臣在!”。
秦思源的目光如炬,緊緊盯著吳忠國,緩聲道:“此次戰事,鄭家的水軍俘虜一個都不許留,全部直接斬殺!”。
他的聲音冷酷而堅定,仿佛這是一道無法更改的命令。
吳忠國深知軍令如山,不敢有絲毫猶豫,立刻應道:“臣遵命!”。
然後他迅速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表示自己絕對服從命令。
秦思源之所以下達這樣的命令,並非毫無緣由,鄭家的水軍雖然名義上屬於大明官軍,但實際上他們就是一群不折不扣的海盜。
這些人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百姓帶來了無儘的災難。將他們斬殺,也算是為民除害,積德行善了。
緊接著,秦思源再次點名:“雷虎!”。
“臣在!”,雷虎的聲音同樣洪亮。
秦思源的臉色越發凝重,他沉聲道:“孫傳庭不是帶了兩萬新軍去江南嗎?這兩萬人也一個都不許留,全部斬殺,以絕後患!我們要徹底打斷明朝的脊梁!”。
說罷,他猛地一揮手臂,顯示了他的決心。
雷虎見狀,毫不猶豫地答道:“臣遵命!保證一個不留!”。
然而,雷虎並沒有就此罷休,他緊接著問道:“大王,此次戰事,肯定還有江南的地方部隊參與其中,對於這些人,我們該如何處置呢?”。
秦思源平複了一下憤怒的心情,緩緩道,“他們就不用斬殺了,但是俘虜全部運回來,投入礦山挖礦”。
接著又喊道,“蘇明哲”。
蘇明哲一愣,但還是馬上站了起來,拱手道,“臣在”。
“雲貴不是很缺人口嗎?政務院組織一支船隊跟隨大軍,從江南地區運一批無地百姓回來”,秦思源說道。
蘇明哲沉吟了一下,“大王,從江南運送百姓回來倒是可以,可是這樣大批量的運送百姓需要不少錢糧....”。
秦思源伸手打斷,“江南士紳可是很有錢的,所需錢糧就讓他們出吧!”。
喜歡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請大家收藏:()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