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源看著下麵的眾人,心裡不由得一笑,他之所以讓蘇明哲這樣說出來,不是為彆的,就是為了定法理。
秦思源抬手虛按,殿內沸騰的呼聲漸漸停歇,他目光落向身側的蘇明哲,微微頷首。
蘇明哲會意,上前一步,迎著眾人疑惑的目光,朗聲道:“諸位稍安,大王此刻未應下此事,並非不願,而是要讓咱們先看清‘法理’二字的分量——這也是大王讓我今日提出‘登基’之事的真正用意”。
這話一出,殿內眾人都收了聲,連雷虎都按捺住性子,皺眉等著下文。
蘇明哲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方才雷將軍說四十萬大軍擁戴,張大人提民心所向,李侍郎言及利器強國,諸位所言皆屬實”。
“但這些,終究是‘勢’與‘情’,而非‘法理’。何為大夏要的法理?絕非靠刀槍硬掙來的名頭,而是要讓天下人、後世子孫都認:大夏的帝位,來得堂堂正正,站得住腳”。
他轉向殿中懸掛的疆域圖,指著南方已染成赤色的土地:“咱們跟著大王出川兩載,一統南方,靠的是將士用命、百官儘力”。
“可若隻憑‘打下來的天下’便稱帝,諸位想想,與前朝那些靠兵變奪權的藩鎮有何不同?今日咱們能憑武力定鼎,明日若有人效仿,也以‘兵強馬壯’為由覬覦帝位,大夏的根基豈不穩不住?”。
這話讓幾位武將眉頭一皺,雷虎忍不住開口:“蘇大人這話不對,大王與那些亂臣能一樣?”。
“自然不同,但法理不講‘例外’,隻講‘規矩’”,蘇明哲語氣平和卻堅定,“大王要的法理,得有三重根基。第一重,是‘民心之認’”。
“這兩年咱們在南方推均田、辦學館、整商路,流民有了田,寒門子弟能讀書,商旅敢走南闖北,前些日子各州府送來的奏報,多少鄉紳百姓聯名上書,盼大王定鼎?”。
“這不是咱們官員逼著寫的,是百姓真真切切覺得日子好了,認了‘大夏’這個朝廷,這份民心,才是法理的第一塊基石——帝位得是百姓願意托給大王的,而非咱們硬塞的”。
“第二重,是‘社稷之安’”,蘇明哲看向貴族院的代表,“咱們大夏立了貴族法,削了特權,貴族子弟入仕要過更嚴的考核,犯了法還要加一條‘玷汙貴族榮譽’的罪,為何?因為大王要讓‘精英’真能擔事”。
“這兩年,貴族們安分守己,武將們嚴整軍紀不擾百姓,文官們革除弊政讓政令通暢,大夏如今上有規矩、下有活力,社稷才算穩了”。
“這時稱帝,是用皇權把這套規矩釘死,讓後世不能輕易更改,若是一直以‘夏王’自居,日後地方施政、朝堂議事,難免有人說‘政令出自藩王,而非天子’,名不正則言不順,這社稷的根基就虛了”。
最後,他目光掃過全場,沉聲道:“第三重,是‘時勢之順’,這天下亂了多少年?百姓盼的不是哪個王爺強勢,是盼統一、盼安穩”。
“大王領著咱們出川,一統南方,拿下江北要地,就是在順這個‘時勢’——要結束亂世,給天下一個安穩的朝廷”。
“此時先把‘登基’之事擺出來議,就是要讓天下人看到:大夏要扛的,是‘統一’的大旗,不是為了爭一個王位”。
“現在我們讓整個南方的民心徹底安穩,讓大夏的規矩在各地紮了根,此時登基已經是水到渠成”。
說到這裡,蘇明哲微微躬身,朝向秦思源的方向,卻對著眾人解釋:“大王今日讓我把話挑明,就是要咱們都明白:稱帝不是圖一時熱鬨,是給大夏定一個‘正統’的法理”。
“這法理,得讓咱們自己心服——知道這帝位不是搶來的,得讓天下人信服——知道跟著大夏能過安穩日子;更得讓後世子孫敬畏——知道大夏的江山,靠的是‘民心、社稷、時勢’,而非強權”。
蘇明哲話音剛落,殿內先是靜了片刻,隨即像有驚雷炸開——雷虎猛地攥緊拳頭,狠狠捶了下自己的胸口,粗聲粗氣地喊了句“好!說得透亮!”。
話音未落,張倫等文官已率先起身,拱手朝向秦思源方向,掌聲如雨點般砸落。
這掌聲起初還帶著幾分克製,眨眼間便席卷全場,貴族院的代表們也一改往日矜持,雙手拍得發紅。
連站在殿角的侍從、衛兵,都忍不住跟著用力鼓掌,那聲音層層疊疊,震得殿梁上的積塵都似要簌簌落下。
緊接著,“大王登基!”“大夏萬勝!”的歡呼浪濤般湧起,有人激動得紅了眼眶,有人振臂高喊,連平日裡最沉穩的老臣,都捋著胡須連連點頭,眼中閃著亮彩。
蘇明哲站在殿中,看著眼前沸騰的景象,微微鬆了口氣,側身退回到秦思源身側。
秦思源望著下方群情激昂的眾人,嘴角噙著笑意,待歡呼聲稍稍回落,他再次抬手虛按——這一次,無需多言,殿內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灼灼地盯著他,帶著難以掩飾的期待。
“諸位的心意,本王收下了”,秦思源的聲音不高,卻帶著穿透人心的力量,“明哲把‘法理’二字說透了,大夏的帝位,要的就是這份‘民心歸、社稷安、時勢順’的堂堂正正”。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殿內每一張熱切的臉,“但登基之事,不急在這一時”。
這話一出,下方眾人難免愣了愣,剛要開口,卻見秦思源繼續說道:“十月初一,秋高氣爽,五穀豐登,正是萬物歸序、基業定鼎的好日子”。
“那日,本王便在這舊皇宮登基,昭告天下,建立大夏帝國”。
話音未落,雷虎已忍不住高聲道:“大王英明!十月初一,好時辰!”。
秦思源抬手示意他稍候,語氣鄭重起來:“從今年起,十月初一,不僅是本王的登基之日,更是大夏的‘建國日’”。
他目光沉沉,帶著對未來的期許,“這一日,要讓天下人都記得——大夏的建立,不是靠刀光劍影的掠奪,而是靠千萬百姓的托舉,靠文武百官的堅守,靠咱們一起掙來的安穩日子”。
“這一日,要刻在大夏的骨血裡,讓後世子孫每逢此日,都能想起今日咱們為何而立國,為何而守業”。
喜歡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請大家收藏:()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