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意見的是臨高基地的高佳,提議是在澳洲首先建立起來的城市以開拓者領隊的名字命名。
以城市命名東西方都有,比如華盛頓,聖地亞哥,胡誌明市,中山市,還有著名港口的也有比如維多利亞港,達爾文港都有。
東宋公司在幾百年後甚至千年後可能都會有人記載,但是六十七人有多少人記得那就難說,除非天天有人念叨有人書寫,唯一的可能就是用名字命名城市了,特彆是大型城市,這可是堪比這個時代的封侯拜相的榮耀,而公司並不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報名的人數迅速達到了十五人,看來古人所說的揚名立萬就是這樣來的。
理事會要求報名人員立刻寫上各自的計劃書以及需要的人員物資,到時候投票決定。南拓隊長的人選一下從無人問津變成了香餑餑。
廣州的公司人員由於地理位置的優勢,近水樓台先得月,紛紛前去尋找以前的地理皺老師以獲取澳洲的相關資料。
原本是公司需要員工做出貢獻,如今卻變成了員工自己想為公司貢獻力量。思想上的轉變,這種名利雙收的利益,成為了前進的動力。
可以想象,在這種積極的氛圍下,未來在澳洲新城市的建設將會以驚人的速度推進。
有了如此良好的開端,許多人的目光開始轉向地球的另一麵——美洲。這個被視為藍星天選之地的地方。
其實,在此之前的會議上,也曾多次提及開拓美洲的事宜。然而,除了張輝對此表現出一定的興趣外,其他人似乎都喜歡待在基地,缺乏足夠的動力。
主要原因在於,美洲距離太過遙遠,剛好在這個地球的背麵,可以去美洲目前有三條航線。
第一條蛇形走位航線,過馬六甲,印度洋,過中東,這個時候還沒有開通蘇伊士運河,隻能沿著非洲東海岸繞過好望角,在橫渡大西洋才能抵達南美,這是目前歐洲開辟的常用航線,按蓋倫船的速度需要差不多一年時間。
第二條航線是直接橫渡整個太平洋,路途隻有幾個補給淡水和食物的地方,維克島和檀香山夏威夷),還有部分小的島嶼,隻能補充淡水,沒有煤炭補給,以目前的臨高級軍艦的續航是跑不過去的。
第三條就是太平洋西北航線,也就是走日本海,庫頁島和白令海峽,到達北美洲西海岸,一路過去都有可供停靠海岸,不過基本沒有人類的聚集點,需要上岸自行尋找淡水食物和煤炭。
以目前公司的實際情況,第三條西北航線無疑是最安全,而要開拓美洲,必先控製庫頁島,庫頁島到北美洲西海岸直線距離也就兩千一百公裡,目前最新下水蒸汽輪機臨高級軍艦的續航達到了三千五百海裡,從庫頁島滿載四百噸煤炭出發,是可以直接到達美洲,不過想要來回一趟那是不可能的。
而起草計劃北美先遣隊,就要在北美尋找到靠近煤炭的港口,不然跑過去就是有去無回的單程票,在用風帆船的情況下可能可以來回,不過速度慢,危險性高,碰到風暴跑都跑不掉,直接被否決,這下和皺老師要的資料不僅是澳洲還有美洲的資料,不少人將兩洲的資料都打印了過來。
由張少雄的年度報告引發的開拓潮迅速在廣州和臨高蔓延開來。
喜歡遠東新紀元1630請大家收藏:()遠東新紀元163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