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一時詞窮,不知如何讚美王爺了_人質王爺統乾坤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人質王爺統乾坤 > 第121章 一時詞窮,不知如何讚美王爺了

第121章 一時詞窮,不知如何讚美王爺了(1 / 1)

武岡快必達公司在武岡王爺的帶領下,慢慢成為了一方巨擘,貫通南北商路,旗下產業星羅棋布。

一日,馬傳書求見王爺。王爺聞他前來,立刻命人請進書房。

馬傳書見了王爺,開門見山道:“王爺,如今我武岡繁榮昌盛,百姓生活漸好,孩子們也有更多機會讀書識字。可我近些時日發覺,那《三百千》雖經典,卻已難滿足孩子們日益增長的求知欲,啟蒙之材,實在急需擴充啊。”

王爺微微點頭,目光深邃,他起身踱步,思索片刻後說道:“馬老所言甚是,孩子乃我武岡未來希望,這啟蒙教育斷不可馬虎。本王近日也思索良久,既如此,那便由本王試著撰寫幾部新教材吧。”

馬傳書聞言,麵露驚喜之色,再次行禮:“王爺心懷天下,心係孩童,實乃武岡之福。現在《三百千》教材已印刷出版二十多次,供不應求,三國基本上都采用此教材。王爺實乃天下孩子之王,臣代三國孩子們謝過王爺!”

王爺擺擺手,示意他不必多禮,而後便沉浸於“創作”之中。他回憶後世一些著名的古代兒童啟蒙書籍,除了《三百千》,就是《弟子規》與《增廣賢文》著名了。

數日後,王爺終於完成了兩部大作——《弟子規》與《增廣賢文》。

《弟子規》是一部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兒童行為規範書籍,以《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

《弟子規》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言辭簡潔,朗朗上口,孩子們讀來極易上口,且能銘記於心。

而《增廣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製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包。

《增廣賢文》語句通順易懂,但核心還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該書對人性的認識以儒家荀子“性惡論”思想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親情被金錢汙染,“貧居鬨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友情隻是一句謊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尊卑由金錢來決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法律和正義為金錢所操縱,“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世故導致人心叵測,“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人言善惡難辨,“入山不怕傷人虎,隻怕人情兩麵刀”。

《增廣賢文》把社會諸多方麵的陰暗現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陳列在讀者麵前,宛如一部生活的智慧寶典。

《增廣賢文》是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由於時代和曆史的局限,必然打上那個時代的印記。不少內容反映了封建倫理和道德觀念,甚至帶有明顯的封建迷信、宿命論的色彩;有的內容以個人為中心,反映了當時及時下人們普遍存在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思想;有的反映了在當時乃至當今社會製度下小市民階層得過且過、畏縮苟安的心理和避禍厭世的消極人生哲學;有的在當時社會不失為對社會現象的正確反映,今天已失去了借鑒的意義;還有一些內容含義比較模糊,或者隻有片麵的真理性,如果不做正確的理解,就會變成錯誤的東西。這些都是不符合時代精神的,但在當時是合適的,當然,華在還是儘可能做了些修改。

我們要在閱讀時采取批判的態度,明察揚棄,批判繼承,吸取其有營養的成分,古為今用。

《增廣賢文》不需講解就能讀懂,通過讀《增廣賢文》同樣能領會到經文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

馬傳書拿到這兩部書後,如獲至寶。

馬傳書首先打開《弟子規》,朗讀起來:

“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

有餘力,則學文。

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

房室清,牆壁淨。

幾案潔,筆硯正。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處。

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

有缺壞,就補之。

非聖書,屏勿視。

蔽聰明,壞心誌。

勿自暴,勿自棄。

聖與賢,可馴致。”

“妙!實在妙!規範準則具體可行,道理淺顯生動,讀起來朗朗上口。”馬傳書一口氣讀完《弟子規》,大讚王爺奇才!

馬傳書放下《弟子規》,又迫不及待讀起《增廣賢文》:

“昔時賢文,誨汝諄諄。

集韻增廣,多見多聞。

尊師以重道,愛眾而親仁。

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做事須循天理,出言要順人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白月光太顛,所有人都慌了 吟遊詩人又幻想了 讀書無用?我言出法隨你跪什麼? 華娛:高衙內他想當影帝 貴族學院小炮灰?被五個男主瘋搶 二嫁公卿 我,大巫,萬族之劫! 鹹魚女配在修真界拿了種田劇本 開局卡卡,吊打梅羅 萬界龍神:我以凡軀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