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井一戰,劉緯又是斬獲頗豐,最主要的是這兩千多蠻兵,被他收編,成立了真正意義上的無當飛軍!
其實,劉緯自己的江陽新軍,其素質早已遠超這個時代的任何一支精銳力量,但是苦於人數較少,將來遲早需要擴軍。而無當飛軍的加入,無異於是如虎添翼!
這些蠻兵被劉緯帶回江陽後,受到了他的優待,吃得好,睡得香!尤其是孟獲如約把這些生蠻的家屬送來後,劉緯更是給他們分發了不少的生活和生產物資,幫助他們定居下來!
但是,現在的江陽城,人口眾多,也實在是沒有空地可以安排這些人了,再加上劉緯考慮到漢蠻兩族人民之間的隔閡和矛盾很深,生活在一起肯定會引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於是便把無當飛軍和其家屬安排到了方山!
還記得這個地方嗎?這裡就是當初悍匪張慕所盤踞的大本營!劉緯當年滅掉張慕後,這裡原有的山寨等一係列設施依然還在,原本駐兵一百防禦此地,以免再度落入賊匪之手,如今正好可以用來安置這些蠻人!
這裡是山區,也適合生蠻人生活居住,他們被安置在此,成了一個新的村落——方山亭村!村民們可以耕種,更可以保持狩獵和采摘的習慣,而無當飛軍,也在孟優的帶領下,按照劉緯的《士兵訓練大綱》開始了江陽模式的日常訓練!
不過,對於蠻兵的訓練,劉緯卻遇到了麻煩!一個是語言不通的問題,再一個就是這些蠻兵,一個大字不識,而且連左右都分不清楚!
當然,這個問題並不是現在才出現的,其實早就存在!即使是漢人百姓,不識字的人也非常多,文盲率幾乎是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以前劉緯招募和訓練江陽新軍,所選擇的都是些少年,這些孩子的領悟能力比較強,雖然不識字的人也很多,但訓練過程中劉緯倒是沒遇到什麼太大的麻煩。
但是現在不行了,新招募者往往成年男子不少,再加上不識字,思維定式已經形成,在訓練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愣頭愣腦不知道該如何遵令而行的情況發生,浪費不少時間和精力!
其實早先擴軍的過程中,這個問題就已經出現了,現在蠻兵的訓練,更是把這個問題凸顯出來!
因此,劉緯終於下定決心,要興辦教育,從根本上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興師辦學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軍人的訓練,這可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重大舉措,百姓有了一定的文化,才能更多地了解天下大勢,民智開啟,方能湧現更多出身草根的人才!
除此之外,一個以識字者居多而構成的江陽郡,其核心競爭力也會陡然而升,劉緯要興辦教育,並不僅局限於眼下,更是在著眼於未來!
我們都知道,從後世的隋唐時代開始,科舉製度就正式走上了曆史的舞台,成為朝廷選拔人才,任用官吏的重要手段和渠道,一直持續到了清朝末年!雖然這項製度有很多缺陷,卻是當時最公平,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模式,因此才如此有生命力!
而在漢代,實行的是官員察舉製度,就是所謂的舉孝廉,這項製度的缺陷,不言而喻,一個有才華的人,必須得有人推舉,才能被朝廷發現,委以重任,沒有人際關係,是肯定沒人推薦你的!這就導致了很多人才被埋沒,例如法正這樣的人。
察舉製度的另外一個弊端,就是那些世家大族,因為人際關係廣泛,親朋好友之間,互相推薦,總是能世代為官,形成了一個特定的群體——士族!
這些士族,在一開始的時候,還是好的,所推薦上來的人才,也算有些能力,可以勝任!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士族內部一代又一代全都能當官,幾乎成了一種定式,試想一下,如果你生在士族內部,從出生開始就注定了可以當官,你還會苦讀詩書,努力增長自己的能力嗎?
因此,這些士族雖然壟斷了官場任免,素質卻是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到後來,那些毫無能力的傻缺紈絝,也能執掌一國政治,這個國家豈不是朝不保夕?
士族時代的高潮,大概就是司馬氏一族建立的西晉了,可卻也因此導致國力貧弱,五胡亂華!漢民族第一次的亡國滅種,就是因為這些腐敗無能的士族壟斷權力所導致的,起碼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劉緯是個來自後世的穿越者,精通曆史,當然對此了如指掌,為了改革這一弊端,他早晚會把科舉製度,提前帶到漢末三國時代來施行!
察舉製度,弊端叢生,卻也一直延續,很有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就是百姓文盲率太高!換句話說,因為讀書人太少,一般草根階層跟本沒有文化,你就算實行科舉製,選拔上來的官員也一樣都是來自於世家大族!因為,隻有他們從小有那個條件學習知識與文化,百姓家的子弟,飯尚且吃不飽,整日為生計發愁,還哪有讀書的閒工夫?
因此,普及教育,興師辦學,是實行科舉製度的重要前提,隻有大家普遍都有了文化,這種相對公平的選拔人才機製才能發揮更大的效用!況且,現在的江陽郡,在劉緯的治理下,政通人和,富庶繁榮,百姓們早已經從溫飽線上解放出來,也有了接受教育的實際條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