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將來北伐中原做準備,劉緯也是熬了好幾個通宵,如井噴一般,繪製了許多設計圖!除了鉤鐮槍和床子弩外,他還設計了豪豬車、豚魚船、鐵絲網、指南針、蜈蚣梯、飛龍爪、震天雷、神火飛鴉等許多大大小小的新式武器!
話說當年劉緯向張魯索要陪嫁,陰差陽錯得到了馬鈞,真是意外的驚喜和收獲,現在便更能體現出他的重要作用了!
馬鈞在原本的曆史上,就是著名發明家,他天賦異稟,又經過劉緯多年培養曆練,雖然年紀尚小,卻造詣頗深,幾乎是一點就透!由馬鈞所領銜的一支技術研發團隊,如今也基本成型!
因此,劉緯南巡之前,交給他的設計圖,等劉緯回來,這些大大小小的新式武器和新裝備,便基本已經研發成功了!
豪豬車和豚魚船,技術含量並不算高,聽名字您也差不多能想象得到其外觀形象,精髓就在於,這種車和船的外壁上,都可以裝兩尺多長的尖銳鐵刺!
這種鐵刺,被劉緯設計成了滑槽拆卸和組裝的模式,戰時安裝,非戰時取下,非常便捷!
豪豬車,並非戰車,而是一種運輸車,可以裝運糧草器械,由畜力拉動,它最大的好處在於,一旦於曠野遇敵或紮營時,可以阻拒在前或環繞在外,安上鐵刺,作為臨時屏障!
當然,這麼做並非劉緯首創,諸葛亮當年北伐之時,便有過用糧車圍攏起來,作為屏障,抵禦曹軍進攻的實例,不過那卻都是普通糧車而已!一輛糧車能有多高,連輪子計算在內,最多不超過七尺,個子稍高點的敵軍,可以輕易翻越,騎兵更是有可能縱馬跳過!
而劉緯專門設計的這種可安裝拆卸的鐵刺,使運輸車兼具了拒馬的效果,試想一下,眼見渾身是刺的糧車擋在你的麵前,作為敵軍的你,還敢往前衝嗎?
同樣道理,所謂豚魚船,就是在原本的戰船身上,安裝這種可拆卸的鐵刺,這樣在水戰過程中,敵人想要登船,便是難上加難,誰敢冒著被尖銳鐵刺紮傷的危險,往上攀登?
至於鐵絲網,則完全是來自於後世技術的搬用,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無論野外紮營還是守衛城牆,抑或者水師戰船,都能用得上!加了這樣一層帶著密密麻麻小鐵尖的防護網,試問敵軍如何突破?
當然,我們在現代影視劇中,總是能看到那種情節,就是這種鐵絲網,幾乎擋不住人,一個鉗子就能剪斷,搞定了!但遺憾的是,憑漢代的金屬冶煉技術和製造水平,根本就造不出能剪斷粗壯鐵絲的鉗子!
因此,可以想象,今後當劉緯的敵人們,目睹這樣的防衛工事時,會有多麼撓頭?一道鐵絲網,都有可能阻滯敵人的攻擊勢頭!
您彆小瞧了這鐵絲網,其實技術含量是很高的!其他人造不出鉗子,劉緯必須能!為了發明這鉗子,馬鈞可是頗動了一番腦筋!
當然,在漢代,你讓劉緯弄出現代化的車床和鏜床,那是不可能的!不過,馬鈞卻在劉緯的提示下,造出了以腳踩為動力,類似縫紉機一般的磨床!
可以想象,有了磨床,鉗子就容易造出來了,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生產工具!也為鐵絲網的發明,創造了先決條件!但還有一點,至為重要,那就是鋼材拉絲技術!
利用坩堝煉鋼法,大量鑄造定型兵器,可以采用模具澆鑄的方式,可這鐵絲,怎麼弄?沒有機床的古人,如何實現呢?若說得太具體,就成了工業論文,隻簡單介紹一下,煉鋼廠采用的是熱拔絲技術!
熱拔絲技術,就是將燒融的鐵水,迅速倒入底部有小孔的模具當中,隨著自然流動和冷卻,便形成了鋼筋!當年劉緯修建丘下水壩時,所用到的鋼筋,基本就是這樣生產出來的!
鋼筋太粗,與鐵絲實在不沾邊,於是第二道工序來了,將鋼筋回爐燒紅,再大力地拉過另外一個固定模具的小孔,便能將鋼筋拉伸成更細的狀態了!
當然,在沒有電,也沒有機床的古代,這項技術十分費力,所生產出來的鐵絲,也不能稱作絲,因為還是很粗,應該叫鐵線才對,而且由於拉拽力度不穩定,經常會被拉斷,因此,這些鐵線都是一截一截的!
這樣的鐵線,無法作為其他應用,但拿來做成鐵絲網,卻最合適!也正因為此,劉緯才能超越時代,擁有了近代才能出現的鐵絲網,用以禦敵!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想必大家非常熟悉那個叫司南的勺子吧,各類曆史書籍上,全都有圖片所載!可遺憾的是,這東西,與太空當中能看見長城一樣,都是意淫出來的產物!
有人曾經用現代技術,複原了司南,可是卻發現它根本無法正確指示方向!由此可以推論,古人應該發現了地球磁場和磁石之間那微妙的作用力,卻沒能發明出更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指南針!
還有據說是祖衝之發明的指南車,也能指引方向,但是因為技術失傳,僅有記載,現代人也很難複原成功。我們不能說肯定沒有,可缺乏實物依據,瞪眼愣說有,也的確是底氣不足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