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彈道和槍械力學上的複雜計算,宋鴻飛需要到麻省理工學院去使用他們的“微分分析儀”。
it的這台“微分分析儀”,體積極大,使用也極不方便。在技術上,這台機器隻是利用鋼軸驅動的變速齒輪、凸輪的轉動角度和複雜排列,即機械積分器來求解微分方程、模擬計算結果,還不屬於真正現代意義上的電子計算機。
但是這台“微分分析儀”是同類中第一個實用且可靠的設備,是通用電子計算機發明前世界上最強悍的計算機,堪稱那一時期模擬計算機時代的巔峰之作。
這樣的機器,當時全美國也僅有四台,2台在麻省理工,1台在通用電氣,1台在賓夕法尼亞大學。
發明這台機器的就是模擬計算機的開創者——範內瓦·布什教授,他是科技史上著名的偉大人物,時任it的副校長兼電子工程學院院長。
來自後世的宋鴻飛自然清楚,範內瓦·布什教授是二戰時美國總統的科學顧問,主導了眾多的軍事研究計劃,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他就是該計劃的提出者和執行人。
被後世碼農們稱為“祖師爺”的“信息論之父”——克勞德·香農,正是他的學生。
後來,範內瓦·布什教授被人們譽為“美國信息技術的先驅者”。
這台“微分分析儀”雖然是模擬計算機的巔峰之作,但是在計算速度和計算精度方麵往往仍不足以應付海量運算的需要,在使用上也極其不便利,當時使用打孔紙帶,編製算法和數據都耗費大量時日。
宋鴻飛在後世時是著名的g軍校非指揮類學員,本科、直博都是電子信息類專業。經曆過信息和網絡時代的宋鴻飛,麵對著這個最原始的機器,感覺就像一個開慣了大排量8缸渦輪增壓的人回到了蒸汽動力汽車的時代一樣,真是欲哭無淚又無可奈何。
宋鴻飛經常忍無可忍,吐槽這台功能簡陋、笨重又難用的機器,他暗自腹誹:“真是個渣渣,後世一個巴掌大的學生用的計算器都能秒殺!”
宋鴻飛經常給it實驗室的人提些改進建議,it的研究人員和操作人員原本眼高過天,對此不屑一顧。
但隨即他們就驚訝的發現,宋鴻飛的建議不但一針見血,讓人恍然大悟,而且還能對症下藥,困擾他們已久的問題往往立即藥到病除,立竿見影就解決了!
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在這幫it研究人員臉上表露無疑,他們哪裡能知道,後世的宋鴻飛是電子信息方麵的博士!
麻省理工學院所在的馬薩諸塞州劍橋市離西點軍校有200多公裡,有時候一道計算得花費好幾天,宋鴻飛隻得在劍橋住下來。
當時的計算機資源極其緊缺,誰要使用機器計算都得排隊來,而當時編製打孔紙帶又要花費很久,有時排隊好多天也不見得能排上。
有一次,宋鴻飛不經意間露了一手,他自己做了幾個中國菜帶到實驗室當午餐,以節省時間。沒想到這下吸引來好多人,說要品嘗一下他的手藝,品嘗了之後都讚不絕口,再嘗著嘗著,最後竟被這些研究人員一掃而空,啥都沒給宋鴻飛留下。
從此,it實驗室的這些人就無比殷切的盼望宋鴻飛來,他們竟然在實驗室的樓裡弄了一整套中式炊具和烹飪調料,搞得宋鴻飛哭笑不得,有時候不得不拉張誼過來幫忙,才能滿足這些嗷嗷待哺的胃口。
而被宋鴻飛的精妙建議征服了頭腦,又被“中國大餐”征服了胃口的it研究人員,悄悄給宋鴻飛開後門,隻要沒有其他特彆重要又緊急的計算任務,都給他加塞插隊。
這一來二去,宋鴻飛和it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都混得極熟,實驗室主任範內瓦·布什教授也經常來和他討論如何改進“微分分析儀”,討論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分享他做的中國菜。
布什教授震驚於宋鴻飛提出的每一個觀點為什麼都如此充滿了真知灼見?
如今的宋鴻飛在美國學界已小有盛名,布什教授自然知道西點軍校的宋鴻飛在步兵戰術、彈道學、槍械力學和熱力學上發表過引起轟動的研究成果。
但這台計算機剛麵世還沒多久啊,宋鴻飛來it蹭機器也沒幾次啊,他怎麼這麼了解計算機?
布什教授時常忍不住懷疑,宋鴻飛是不是跟哪位專家研究過計算機?他甚至認為西點是不是製造出了更先進的計算機,宋鴻飛是過來打探情報的?
但隨即他又自己推翻了這個想法,他很清楚西點的學術研究一向孱弱,沒有這個可能性。
宋鴻飛得了便宜賣乖,吹牛皮吹嗨過了頭,忘乎所以地說道:“說到計算機,其實華夏國已經有了,並且很早之前就有了!”
這句話可謂語驚四座,眾人都很吃驚,有的人表示嗤之以鼻,隻當他吹牛不打草稿。
“早在古代2000年前就有了!”宋鴻飛大大咧咧說道:“華夏國兩千多年前的算盤,可不就是個計算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