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曹丕聽聞曹彰率兵而來,大為驚恐,急問眾臣有何計策。
一人挺身而出,願意前去勸服曹彰。
眾人定睛一看,原來是諫議大夫賈逵。
曹丕大喜,立刻派賈逵前去處理此事。
賈逵領命出城,與曹彰相見。
曹彰一見便問道:
“先王的璽綬現在何處?”
賈逵正色回答:
“家有長子,國有儲君。”
“先王的璽綬,不是君侯您該過問的事情。”
曹彰聞言默然無語,隨後與賈逵一同入城。
來到宮門前,賈逵又問道:
“君侯此番前來,是為了奔喪,還是為了爭奪王位?”
曹彰答道:
“我隻是前來奔喪,絕無異心。”
賈逵接著說道:
“既然沒有異心,為何還帶兵入城?”
曹彰聽罷,立即命令隨行的將士退下,自己獨自入內,拜見曹丕。
兄弟二人見麵後,相擁而泣。
曹彰將自己部下的軍隊全部交給曹丕指揮。
曹丕安撫曹彰,讓他回鄢陵鎮守,曹彰拜辭而去。
自此,曹丕安然繼承王位,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
封賈詡為太尉,華歆為相國,王朗為禦史大夫,其他官員也都受到升賞。
他還追諡曹操為武王,將其安葬於鄴郡高陵,並命於禁負責監督陵墓的建造。
於禁奉命來到高陵,卻見陵墓的白粉牆上畫著關羽水淹七軍、俘獲於禁的情景:
畫中關羽端坐堂上,龐德怒目不屈,而於禁跪伏在地,哀求關羽饒命的模樣。
原來曹丕因於禁兵敗被俘,不願為主而死,後來又投降敵軍,內心鄙視他為人不忠,便事先命人將此情景畫在陵牆上,故意讓於禁看見以羞辱他。
於禁見此畫後,羞愧交加,憤恨成疾,不久便鬱鬱而死。
後人對此情有感,作詩歎道:
三十年來說舊交,可憐臨難不忠曹。
知人未向心中識,畫虎今從骨裡描。
三十年來與舊友情誼深厚,
可歎臨危之際卻未能忠於曹操。
識人不曾真正看透內心,
如今畫像才揭示其本質真相。
卻說華歆向曹丕進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