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召集百官商議如何應對蜀國的進攻。
正當此時,有人來報:
“魏帝已封主公為王,應該舉行遠程迎接禮儀。”
顧雍進諫道:
“主公應當自稱上將軍、九州伯,不該接受魏帝的封爵。”
孫權回答道:
“當初沛公(劉邦)接受項羽的封賞,是因為當時的情況如此,怎麼可以拒絕呢?”
於是,孫權率領百官出城迎接邢貞。
邢貞自視為魏國的使者,進入孫權的府邸時沒有下車。
張昭大怒,嚴厲地說道:
“禮儀上沒有不敬的,法製上沒有不嚴的,作為君主你竟敢自尊大,不尊重禮儀,難道江南沒有寸鐵之地嗎?”
邢貞聽後慌忙下車,與孫權見麵後才一起進入城中。
突然車後傳來一聲大哭:
“我們不能親自奮身去攻魏,摧毀蜀國,結果卻讓主公接受彆人的封賞,難道這不屈辱嗎?”
大家一看,哭聲來自徐盛。
邢貞聽後歎息道:
“江東的將領如此,終究不可能長久地處於他人之下!”
後來,孫權接受了封爵,眾文武官員為其祝賀,孫權命人準備美玉、珍珠等物品,派人前去謝恩。
同時,有人偷偷傳來消息:
“蜀主已調動大軍,甚至聯合蠻王沙摩柯的番兵數萬,還有洞溪漢將杜路、劉寧的兩路軍,水陸並進,氣勢如雷。”
“水路軍已經出發經過巫口,旱路軍也已到達秭歸。”
此時,孫權雖然已成為吳王,但魏主沒有給他提供幫助,於是他詢問文武百官:
“蜀國的兵力如此龐大,我們該如何應對?”
眾人都沉默不語。
孫權歎息道:
“周瑜之後有魯肅,魯肅之後有呂蒙;
但如今呂蒙已經去世,已經沒有人能分憂了!”
話音未落,突然班部中一個年輕將領站了出來,奔向前方,伏地奏道:
“雖然我年幼,但我讀過兵書,願意請命帶領數萬兵馬去破蜀兵。”
孫權看到他,認出了是孫桓。
孫桓字叔武,他的父親名叫孫河,本姓俞氏,孫策非常寵愛他,將其賜姓孫,因此他也屬於吳王宗族。
孫河有四個兒子,孫桓是長子,擅長弓馬,常隨吳王征戰,多次立下赫赫戰功,官職是武衛都尉,年僅二十五歲。
孫權問道:
“你有什麼辦法能夠勝利?”
孫桓回答:
“我有兩名大將:一名叫李異,一名叫謝旌,都是有萬夫不當之勇的勇士。”
“請給我數萬兵馬,去擒拿劉備。”
孫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