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夏侯惇的疙瘩,是曹昂必須要做的,但曹昂卻沒有急著做,因為曹昂必須要叫夏侯惇感受到他的誠意與尊重,而非是倉促下的搪塞與敷衍。
彆看夏侯惇在軍事方麵的建樹,沒有曹操麾下倚重的一些大將要多,但絕不代表夏侯惇能力不行。
恰恰相反,夏侯惇在興屯方麵,給曹操不知解決多少煩惱,關鍵是在一些突發狀況下,夏侯惇是有事真上啊。
不說彆的,僅是兗州之戰這一件事,就足以支撐起其在曹軍的超然地位。
作為曹操的嫡長,有一件事曹昂必須做好,即除了曹氏以外,在丁家與夏侯兩族間,曹昂必須要拿捏好分寸,既要丁家一族感受到他的態度,又要夏侯一族感受到他的態度,要是此事辦不好的話,這不止是對曹昂的損失,更是對整個曹氏基業的損失。
世人常將夏侯惇、夏侯淵並稱,可實際上呢,二人確為夏侯一族不假,但二人卻並非一房的。
他二人是族親關係。
這就是大族間的常態。
而論起來,曹昂跟夏侯淵關係更近些,因為夏侯淵的正妻,乃是丁氏的妹妹,曹昂見了夏侯淵要叫姨夫,夏侯淵跟曹操是連襟。
但不能因為這層關係就忽略了夏侯惇,此人跟曹操關係不簡單,這是能把後背交給對方的關係。
曹操那樣生疑,可對夏侯惇卻從沒有過懷疑。
所以曹昂在得到一些東西,就必須要承受一些事情,夏侯、曹氏、丁家三族的關係,他都必須要兼顧好才行。
如果連這些事,曹昂都處置不好,曹操就要考慮曹昂真的行嗎?
畢竟在這一時代,沒有宗族的支持與協助,是不可能在這亂世下站穩腳跟的,而在曹操的眼裡,三族皆是他絕對信賴的擁躉,三族的人也的確沒有辜負曹操的信賴。
所以想明白這些的曹昂,在接下來的宴請,還有此後數日間,隻要是有外人在的時候,曹昂都給予了夏侯惇絕對尊重。
當然在這一姿態下,不代表曹昂就沒有自己的風采,畢竟一味地迎合,這是會叫夏侯惇多想的。
不過真要說起來,曹昂在荊州與江淮的感受,跟在徐州是不一樣的,畢竟前者是他打下來,或者參與打下來的,而且在荊州、江淮之地,還有自己提拔倚重的一批文武,但後者就不一樣了。
也是在經曆這些事後,曹昂才突然明白過來,為何在曆朝更迭紛爭之際,會有那麼多勢力的上位者,會參與到前線征戰下,這不止是為了奪占地盤,更是為了叫麾下的文武知曉其威,不然啊,就會在所部勢力滋生隱患與麻煩。
“子修若有什麼話,就講出來吧。”
數日後。
揚州刺史府,後堂。
本倚著憑幾,翻閱兵書的夏侯惇,突然間說了句話,這叫無所事事的曹昂,知道是時候了。
在下邳城的這些時日,無疑是曹昂最放鬆的時候,因為沒有種種事宜,需要經他點頭拍板。
夏侯惇把徐州處理的井然有序,根本就不需要曹昂插手去乾涉什麼,再者言,夏侯惇又是很有想法的人,既然徐州沒有任何問題,曹昂又為何要瞎折騰呢?
沒必要。
“什麼都瞞不過叔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