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
西蜀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雖然比不上大炎的穩固如山。
但也不複戰亂,西蜀百姓需要麵對的風險大幅降低。
可並非隻有動蕩不安才會讓某些人有可乘之機。
在西蜀的一條街道上,商販依舊如常擺攤,不過他們的目光並未看向自家的貨架上,而是轉向與同行閒聊之中。
“你們上個月掙了多少銀子?”
“五十多兩吧,扣掉成本到手大概七八兩。”
“七八兩?你這麼大一個店鋪,才掙七八兩?”
“害,誰說不是呢,你要是不信,我把賬本給你看看?”
“兄弟不是這個意思,我意思是你還有一家老小等你養,七八兩夠花麼?”
“夠啊,怎麼不夠?人家老百姓二三兩不一樣過日子?也沒說不夠花的,隻能說省著點用,沒法像以前那樣大手大腳了。”
“兄弟,這你都能忍?”
“不是,老李,我怎麼感覺你話裡有話啊?什麼叫忍?這可不興說哦,不過是配合西蜀新的國策罷了。”
所謂西蜀的新國策就是抬高商人的地位,並給予了許多扶持,同時加以限製。
‘醫不過三,食不過五,玩樂不盈十。’
意思就是用來治病的藥物之類,最終利潤不能超過三成,衣食這方麵的話稍稍可以高一些,但是也不能超過五成,至於玩樂這種不是剛需的,對半賺賺也就差不多了,彆太過分。
怎麼說呢,總體上而言是利大於弊,有意抬高西蜀百姓的整體生活水平與生活保障。
可以說是共同富裕的開端。
隻是,有些人原本就是富裕的呢?
你和他談?
共同富裕?
他怎麼有些聽不懂呢?
很不巧,這兩位開的就是醫館。
換做新國策推行以前,一個月掙個三五十兩,完全不在話下。
換到如今,一言難儘。
就算是十兩銀子,都有些磕磕絆絆。
所以,是西蜀準備讓他們這些開醫館的餓死了麼?
並不是啊,十兩銀子是什麼概念?
首先,現在銀子的購買力增加,十兩銀子等於以前的差不多二十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