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給袁世凱回信。
中央財政壓力最大的就是利息。這些利息是甲午戰爭,俄清戰爭、東北內戰,三場戰爭打下來,積攢起來的財政窟窿。
甲午戰爭,那是為國家打的。所有的省份都有份。清俄戰爭,那也是給國家打的,所有的省份都有份。東北內戰,自己確實占到便宜了。但我們北洋都受益,你袁世凱不也順勢登上高位了嗎?
自己願意多出一點,提出來,每年幫忙還上150萬兩銀子。
東北的人口比例,出這個錢,誠意是很足的了。
如果袁世凱不滿意,那麼東北每年還要向關內支付500萬的移民利息。
一年百分之25的利息,東北都還1000萬兩了,還一分本金都沒還呢!這方麵自己插不上手,使不上勁,人都在關內呢,沒法子說。袁世凱統領關內可以試試,說下來多少利息,我都轉手一並給你,都是你袁世凱自己的。
具體的賬單信息都有,這些人都在袁世凱的管轄範圍,讓袁世凱去找那些債主們談談,看看能不能降降降利息。
從25的年息降下來多少,都是袁世凱自己的,去談去吧,談下來多少拿多少。
東北這個集團,不管是唐山鋼鐵廠的銷售,關內移民,還是早期的糧食采購,走天津上岸,鐵路貨物轉運。
都被關內牢牢的握在手中,但隨著東北的情況逐漸好轉,營口鐵路也在建了,雙方慢慢變成了有來有往。
東北向關內出糧食,關內向東北輸送其他商品。
但這就像做生意,彼此都握有對手的要害,所以翻不了臉,但原來是求你那是一個價,現在互相有所求就又是不一樣的價了!百分之25那是求人的價,你們現在不值這個價了,但自己沒法子去談,人情事故就是這樣,欠著情呢!
張克沒法去談,那是李鴻章老師的恩澤,勢力。
但東北政府肯定覺得那25的年息實在是有些過分,壓力太大了,但是張克卻沒有辦法說,公的私的分不開。
這就是做生意,你的要害握在彆人手裡,彆人開什麼價,你就認了,就完事兒了。
但是袁世凱作為你生意對手的上家,你不能開口去商量的事,他可以去商量。
雖然你最後也沒得到什麼,但就當給你抵債了,原來必須要還的錢,換了名目,就可以交代,現在去倒一倒,一個債變成三角債,名目也就有新說法了。
你顧忌內部和關內的想法,關內顧忌袁世凱的想法,袁世凱以後得多少顧及張克的想法,對吧?
大家是不是就都能稀裡糊塗的談一談,談個自己覺得都能接受的條件出來?
而且潛意思的台詞是什麼?我也忍這些人很久了,如果袁世凱對他們動手,我張克支持你。
你放手去乾就完事了,袁世凱有這個魄力消滅這個食利階層嗎?這些幫過國家,但又趴在國家身上吸血的吸血鬼們?
求人時是一回事,用過了又是一回事,要有度,有分寸,不懂時事,沒分寸,討人厭啊!
張克,肯定是希望袁世凱這樣做的,可以為國家多儲存一些元氣,這樣的時事,年景由不得他們這樣大口喝血。
但現實是袁世凱不可能完全這麼做,這些人是袁世凱的根基,沒了這些人支持,袁世凱連明年的軍餉都發不起。
袁世凱要靠這些人去幫他收稅,這些人要袁世凱來幫他們牟利。
這就是我在前麵幾章裡說的權力的製衡,你願意放權,他們就把錢放心的交給你,你不放權,他們的錢你就碰都彆想碰。
因為對你沒有製約,萬一你翻臉怎麼辦?必須要對你有所製衡,大家互相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