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李綱遭貶黜、失去宰相之位後,東京汴梁的留守大臣宗澤便成為了抗擊金兵的核心人物。彼時,北方的大片疆土皆已落入金人之手,宗澤身為官方的關鍵人物,眾多民間的抗金團體紛紛前來投靠於他麾下。於是乎,宗澤在北方成功地聚攏起一支規模龐大的武裝力量,並號稱擁有百萬雄師。然而,事實上這些人多數皆是草莽出身的豪傑之士,他們的裝備與訓練有素的正規軍隊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彆。儘管如此,宗澤還是未雨綢繆,積極籌備糧草物資,竟囤積下足以供眾人維持半年生計的糧食,當真是兵精糧足!
在此期間,先前被金兵擊潰部隊的王彥和嶽飛(李明)亦先後致信宗澤,表示願意重新歸附朝廷,攜手並肩抵禦金軍。宗澤對王彥及其統率的“八字軍”頗為讚賞有加。這所謂的“八字軍”,乃是由一群滿懷熱忱的年輕壯士組成,他們毅然決然地在自己的麵龐上刺下“赤心報國,誓殺金賊”這八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正因如此,“八字軍”聲名遠揚,被譽為天下精銳之師!
然而,對於嶽飛(李明)這個名字,宗澤早有聽聞。經過深思熟慮後,宗澤決定任命王彥擔任“製置兩河軍事”一職。換句話說,宗澤又一次將嶽飛(李明)調配至王彥麾下。當王彥接獲宗澤的指令後,立刻下達命令給嶽飛(李明),要求他率領所屬部眾前往榮河鎮守關隘。
嶽飛(李明)一收到此令便怒不可遏。想當初,自己曾低聲下氣地懇求王彥收容,可那老王頭連想都不想一下,斷然回絕。如今卻板著一張臭臉來對自己發號施令,讓去守衛關隘?哼!本少爺我的脾氣難道就那麼好嗎?再者說,隻是一味地防守,即便能將那道關卡牢牢守住,不讓任何一名金兵通過,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倒不如真刀真槍地上陣殺敵,將這些金人徹底擊退才更為實際。李明心裡暗自琢磨著,索性老子不乾了,學那豬八戒摔耙子——不伺猴了。
因為對王彥心生厭惡之情,嶽飛(李明)毅然決然地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帶領自己麾下的部隊向南挺進,直奔東京開封府而去,以便能夠直接接受宗澤將軍的指揮調遣。
宗澤對於嶽飛(李明)與王彥之間存在矛盾、無法和諧共處這一情況心知肚明。然而,他一方麵非常珍視嶽飛(李明)所具備的卓越才能,另一方麵也深深理解嶽飛(李明)那顆熾熱的愛國之心。基於這些考慮,宗澤選擇寬容對待嶽飛(李明)此次違背軍紀擅自率領隊伍離開王彥的行為,並將其留在軍營之中,等待進一步的任務安排。
這一次終於遂了李明的心願,不必再四處躲藏逃竄,可以安心在此休整調養,恢複精力。同時,他還能精心磨礪手中那柄長達四十米的巨型砍刀,使其變得越發鋒利光亮。如此一來,隻需靜靜等候那些可惡的敵人出現,便可輕鬆應對,以逸待勞,這種感覺實在是愜意無比啊!
正所謂“心想事成”,就在12月這個嚴寒的季節裡,氣溫持續下降,冰冷刺骨。而此時,金軍卻大規模地揮師南下,氣勢洶洶地朝著孟州汜水關發起猛烈進攻。麵對敵軍來勢洶洶的攻勢,宗澤當機立斷,派遣嶽飛(李明)擔任踏白使之職,命令他率領五百名精銳騎兵迅速趕赴前線執行偵察任務。嶽飛(李明)在接獲軍令後,即刻奔赴營帳之中。他目光堅定地凝視著眼前整裝待發的五百名精銳騎兵,心中湧起一股豪邁之情。這些戰士們個個英姿颯爽,他們胯下的戰馬也顯得精神抖擻,仿佛迫不及待要投入戰鬥。
嶽飛(李明)一聲令下,五百騎兵如離弦之箭般疾馳而出,向著汜水關進發。一路上,風馳電掣,塵土飛揚。他們穿越山川河流,曆經艱難險阻,但始終保持著高昂的鬥誌和緊密的隊形。
終於,當夜幕降臨之時,嶽飛(李明)帶領著這支英勇無畏的隊伍抵達了目的地。果然不出所料,金兵已在關外安營紮寨,連綿不絕的營帳宛如一片鋼鐵森林。李明望著那眾多的金兵,他們手中的四十米大刀閃爍著寒光,令人不寒而栗。然而,李明並沒有被敵人的氣勢所嚇倒,反而愈發興奮起來,他緊緊握著手中的長槍,眼中燃燒著複仇的怒火。
嶽飛(李明)暗自揣測,金人定然想不到宋軍會來得如此迅速。因此,他決定趁夜色發動一次奇襲,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待到夜深人靜時,每個騎兵都小心翼翼地用木棍咬住嘴巴,同時將馬蹄包裹起來,以減少行動時發出的聲響。就這樣,五百輕騎悄無聲息地接近了敵營。
當他們到達預定位置時,嶽飛(李明)猛地一揮手中的長槍,高喊一聲:“衝啊!”刹那間,五百名勇士紛紛躍上戰馬,手持火把與戰槍,如猛虎下山一般徑直衝向金兵營地。一時間,火光衝天,喊殺聲震耳欲聾。宋軍士兵們奮勇殺敵,毫不留情地揮舞著手中的武器,金兵被殺得措手不及,狼狽不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