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四年六月,炎熱的太陽高懸在空中,炙烤著大地,仿佛要把一切都烤焦。在這個時候,宋廷下達了一道重要的命令,讓嶽飛率領他的軍隊去協助張俊,共同征討那些流竄在宣州和湖州一帶的叛將戚方。戚方作為一名叛將,他的實力不容小覷,他手下的士兵們勇猛無畏,給朝廷帶來了不少麻煩。
然而,當戚方麵對張俊的大軍時,雙方陷入了僵持不下的局麵。他們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彼此之間的戰鬥異常激烈,但卻始終沒有分出勝負。就在這時,嶽飛率領著他的嶽家軍加入了戰場。
嶽家軍的到來改變了整個戰局。這支軍隊以其訓練有素、紀律嚴明而聞名於世。他們的出現讓戚方的叛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叛軍們雖然勇敢,但在麵對如此精銳的嶽家軍時,他們的士氣開始動搖。
嶽飛的戰術指揮如行雲流水般自然流暢,他的士兵們緊密合作,互相支持,使得嶽家軍成為一支無堅不摧的力量。在嶽飛的帶領下,嶽家軍迅速擊敗了叛軍,將他們打得落花流水。戚方所部無法抵擋嶽家軍的猛烈攻擊,最終不得不選擇投降。
這場戰役結束後,嶽飛因其卓越的戰功而聲名鵲起。人們對他的英勇事跡讚不絕口,他的名字傳遍了大江南北。與此同時,嶽飛也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和讚賞。
七月,宰相範宗尹親自向趙構推薦嶽飛,並表示張俊從浙江西部回來後,對嶽飛讚不絕口,稱讚他是一位難得的將領之才,可以委以重任。
同月,宋廷決定提升嶽飛的官職。嶽飛被授予武功大夫和昌州防禦使的職務,並擔任通、泰州鎮撫使兼泰州知州。這一係列的晉升充分顯示了朝廷對嶽飛的重視和信任。
而當嶽飛(李明)接到任命詔書,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責任重大,但同時也意識到局勢的嚴峻性。他決定采取更為激進的策略,以應對金軍的威脅。於是,他毫不猶豫地上奏請求免去通、泰州的職務,並要求得到在淮南東路招集兵馬的權力。這樣一來,他便可以更好地掩殺金軍,收複失去的領土。然而,這個請求並未獲得宋廷的批準。
李明不禁感到失望和沮喪。他明白,朝廷拒絕了他的建議,意味著他們錯失了一個絕佳的機會來恢複失地。此刻,他心中充滿了憂慮。他知道,金軍隨時可能再次南下,帶來更多的破壞和災難。
就在這時,命運似乎總是喜歡開玩笑。8月,金軍統帥完顏宗弼與完顏撻懶合兵攻打位於大運河與淮河交彙處的重鎮楚州。這一消息傳來,讓整個南宋朝廷陷入了恐慌之中。楚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失守,將對南宋的防線造成巨大的衝擊。
宋廷緊急下令張俊、劉光世前去救援楚州,但兩人卻都不肯應援。麵對如此關鍵時刻,嶽飛(李明)心急如焚。他深知楚州的淪陷將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不僅會讓金軍長驅直入,還會削弱南宋的士氣。於是,他立刻展開行動,一方麵向朝廷上書請求解決軍隊給養問題,另一方麵積極組織所屬部隊準備出征。儘管困難重重,但他決心全力以赴,為國家挽回敗局。
九月二十日,嶽家軍士氣高昂地開赴承州,準備與金軍展開一場激烈的戰鬥。他們憑借著頑強的鬥誌和出色的戰略戰術,在短短一個月內取得了三次勝利。每一次勝利都讓他們信心倍增,但同時也麵臨著更大的挑戰。
儘管嶽家軍暫時擊退了金兵,但他們卻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不僅如此,由於缺乏外部支援以及糧草供應不足,全軍上下疲憊不堪。麵對強大的金軍,他們的處境變得越發艱難。
然而,嶽家軍並沒有放棄。他們深知前方的困難,但依然堅定地前行。但最終還是無法解救楚州之圍,因為他們的力量實在太單薄了。楚州城於九月二十五日淪陷,這對嶽家軍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
金軍攻陷楚州後的一個月,他們再次向嶽飛(李明)的防區發起攻擊,目標指向通州和泰州。這次進攻規模龐大,號稱二十萬兵力。而此時,劉光世卻違抗宋廷詔令,拒絕給予任何援助。
嶽飛(李明)焦急地等待著援兵的到來,但日子一天天過去,始終沒有見到一兵一卒前來支援。他心中明白,這背後可能存在著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那些高層們或許更關注自己的利益,而非國家的安危。這種內鬥讓嶽家軍陷入了更為艱難的境地。一個月之前朝廷便已下達詔書,責令他們前往救援楚州,然而誰能料到,他們竟敢公然違抗聖意,置若罔聞!這一舉動導致我麾下一萬嶽家軍險些在楚州城下喪命。如今金兵已然攻陷通州、泰州,朝廷再次下令讓他們前去救援,豈料他們竟熟視無睹。由此可見,他們顯然已被金人嚇破了膽子。難道他們也打算效仿那杜充,既不抵抗也不支援,等到城池淪陷那一刻,便是他們屈膝投降之時嗎?哎,罷了罷了,求人不如求己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