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主義國家各種弊端後世都有寫,可亂世之中還是這樣方能生存,不然就要挨打,北宋就是明例。
宋太祖在受了後周大恩的情況下卻以武將身份篡取後周江山,直接篡取後周中原,宋朝皇帝深恐其他武將效仿,所以宋朝皇帝極端過度的抑武。
軍事弱是宋朝自己造成的,宋朝守內虛外、崇文抑武,由於宋太祖以武將黃袍加身的來曆、宋朝守內的第一要旨就是猜忌和防範武將;
宋朝軍製以束縛武將才能,降低武將地位和素質,削弱其指揮權限和主動性、靈活性,犧牲軍事效能為特征。
隋文帝楊堅取北周江山,但是是北周差點殺了楊堅,那麼楊堅當然可以取北周江山。
至於是不是楊堅一手操作,這不好說,可也是個理由啊。
後漢也是先派人去殺郭威,那麼郭威當然可以推翻後漢。
趙匡胤不同。
後周對趙匡胤有大恩,對趙匡胤很好,而且後周沒有對不起趙匡胤,但是趙匡胤卻以武將身份篡取後周江山。
這也導致宋太祖趙匡胤與其他宋朝皇帝認為無論對武將多麼好、他們都很可能要篡取江山。
以己度人嘛!
這很符合老趙家思維!
後周北伐,擊敗契丹,從契丹手裡奪取三州,而且後周柴榮打的遼國不敢南下與後周交戰,遼國已經準備放棄幽雲。
隻是因為柴榮病死,宋太祖趙匡胤篡取後周,遼國才保住了幽雲。
而宋初接手強大的、已經統一大部分中原的後周,其他割據勢力又弱又不聯合抵抗宋朝。
而遼正是內部3個勢力內訌、昏庸當政、遼下屬各部反叛……宋卻連幽雲也占不了。
後來遼內部多次內訌,宋卻因為自己太弱而無力利用。
其實宋初的武將很能打的,可杯酒釋兵權之後武將也精了。
自己就是打個工而已,那麼拚命乾嘛?嘴上說拿下燕雲十六州能封王,老趙家的作風你敢信?
黃橋的時候可不是這麼說的,才上來沒多長時間就變卦了,反正老子大老粗一個,拿銀子享福去了,拿命打仗愛誰誰,老子不去!
趙匡胤得位不正,手下有比自己能打的,他怎麼能不怕?
等把這些對自己威脅大的悍將收拾了一下,趁契丹“睡王”遼穆宗被近侍所殺的前後時間北伐。
按說當時是契丹內部最混亂的時期,結果是北宋的軍隊兩次在太原城外被契丹所打敗,趙匡胤這才發現自己是個弱雞。
而趙光義時期,更是加深重文輕武的政策,不隻是鬨了“將從中禦”的笑話。
宋太宗趙光義這個文人禦駕親征,在高粱河玩了出驢車漂移,屁股中箭的名場麵,這可是大宋版的光義86。
直接把最能打一批將士留在那裡,更是使軍隊戰鬥力進一步下降。
宋從此變成了慫或者說是送。
秦漢唐明都是自己打下所有江山,光明磊落。
其實宋朝接手的條件、形勢遠好於劉邦、李淵、朱元璋起兵時。
但是宋太祖趙匡胤開了這頭,導致宋朝軍事開始變弱,不斷變弱,最無恥、沒骨氣、屈辱的,就是宋朝了。
沒有比宋朝更無恥、沒骨氣、屈辱的了。
彆不服,這都是史書記載的。
《續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二十五:“紹興十二年(金皇統二年)簽書樞密院何鑄、知合門事曹勳進誓表於金。
表曰:“臣構言:今來畫疆,合以淮水中流為界,西有唐、鄧州,割屬上國。自鄧州西四十裡並南四十裡為界屬鄧州,其四十裡外並西南儘屬光化軍,為【敝邑】沿邊州城。既蒙恩造,許備籓方,世世子孫,謹守臣節。每年皇帝生辰並正旦,遣使稱賀不絕。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自壬戌年為始,每春季差人搬送至泗州交納。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墜命亡氏,踣其國家。臣今既進誓表,伏望上國蚤降誓詔,庶使敝邑永有憑焉。”
麵對靖康之恥這奇恥大辱,宋朝竟然仍稱臣納貢於金。
民間傳言狗皇帝一詞就是來源於趙構,邢承恩也不知道真假。
為了掩蓋“靖康之難”中大量宮廷、宗室婦女遭到淩辱及在金國為奴、為娼的屈辱曆史,減少執行投降政策的壓力,南宋高宗禁止私人修史。
《三朝北盟會編》中雖然反映了民間女性所遭到的金兵侮辱,有關宮廷和宗室女性的遭遇卻不見記載。
《靖康稗史》該書輯錄了當時尚存的七種筆記,其中《開封府狀》、《南征錄彙》、《青宮譯語》、《呻鋣吟語》、《宋俘記》五種筆記從不同角度記載了北宋都城陷落、宮廷宗室女性北遷及北遷後的情況,該書最大的特點是保留了宋、金雙方的記載。
也正因為靖康之難中,北宋後宮嬪妃、宗室婦女全部被擄往北方為奴為娼的曆史,既是南宋人難以啟齒的恥辱,也是激勵南宋人抵抗金兵南下的動力。
但對於南宋道學家來講,這場災難也給他們敲響了警鐘:在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南宋時期,金軍的頻繁入侵隨時都會使女性們遭到貞節不保的噩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