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承恩晚上躺在床上也在考慮政策製度的施行,主要是資料太多,不知道怎麼下手了,小藝啊,資料給太多也頭疼啊!
如果沒有小藝的資料,自己半把刀的水平估計就是走華夏皇帝製度的老路。
可是小藝麵板給的資料太全麵,各種製度的優缺點都有,自己看著這個好,那個也好反而抓瞎了,選擇太多也是煩。
小藝的建議是可以嘗試走君主立憲製,皇帝製度好推行,華夏人都能接受,但是輪回怪圈很難走出來。
君主立憲製施行的話大家可以理解成周天子時代,也能接受,聯邦共和暫時彆想,這塊土地上很難發展起來。
畢竟皇帝製度在華夏這塊土地上運行的時間太長了,大家已經適應了。
皇帝製度的運行,實際上從一開始就受到眾多因素的乾擾。
始皇帝沒早立太子埋下禍端;劉邦明智的立了太子,可惜沒管好老婆。
漢武帝接受教訓立了太子殺了老婆,可惜讓霍光鑽了空子出了權臣。
後來的皇帝搞了霍光,結果出了個王莽,劉秀乾掉他最後來了個十常侍。
司馬炎立親戚搞了個七王之亂,引來外患,總之中國的皇帝製度就是後世皇帝一直打補丁。
清代乾隆皇帝曾對中國傳統政治中威脅皇權的因素做了一次總結:
所以亡國者,曰強藩,曰外患,曰權臣,曰外戚,曰女謁,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乾隆皇帝:《禦製古稀說》
威脅皇權的,有強大的地方藩鎮,有敵國外患,有權臣,有外戚,有後妃,有太監,有奸臣,有小人。幾乎所有人都盯著皇帝的權柄,一有機會,就想取而代之。
為什麼呢?根本原因當然是當皇帝的好處太大了。
當上了皇帝,掌握了權力,就成了人間的上帝,要什麼有什麼,尊嚴、享受、金錢、美女,都不在話下。
但是天下凡事都是有好的一麵,就有壞的一麵。
皇帝把所有的好處壟斷在了自己一家一姓手裡,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天下所有人都是皇帝他們家的潛在敵人。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所有有能力的人無不對這一權力垂涎不已。
秦朝在消滅六國後,並沒有把土地分封給宗室,而是一個人靠著官僚來管理整個國家。
為什麼要大力任用官僚而非宗室和貴族,因為官僚沒有根基,不像宗室和貴族那些人可以分掉自己的權力。
始皇帝消滅了分封,消滅了貴族,那留個這個國家的篩選靠什麼?
獎勵位置!
除了始皇帝之外,其他人都是打工的,能享受什麼待遇,就看你能爬到什麼位置了。
你是黔首你就認真服徭役,你是官員,就享受官員的待遇和福利。
原有的貴族製度消失了,大家都是靠功業刷位置,然後是想方設法保位置,因為位置就是資源,位置就是待遇。
這種獎勵位置的係統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就是不穩定!
比如,漢景帝時,黃生和轅固生爭論皇帝無道時,天下該不該推翻他?
不該的話漢高祖劉邦的行為就失去了正當性。
該的話,那劉氏天下出了昏君後,是不是也要應該被推翻。
這種悖論直接把皇權的神聖性給打沒了。
秦始皇消滅了貴族,劉邦消滅了皇權的神聖性,而科舉消滅了士族。
至此,中國古代徹底消滅了血統buff,蛻變為一個靠功業內卷的社會係統。
徹底變成了一個獎勵位置的社會係統,沒有人的身份是穩定的,也不存在穩定。
獎勵位置的社會係統階層的流動性相對較快,因為除了皇權外,其他人的位置都沒有辦法傳遞給後代。
但是獎勵位置的社會係統對於社會發展本身卻是致命的。
依托於上麵的結論,可以推演下不同角色在一個獎勵位置的社會模型下的底層行為邏輯。
對於皇權而言,因為乾不好存在被推翻的可能,所以得緊緊把權力掌握在手中。
因為缺乏皇權神聖性的加持,以及缺乏貴族政治的拱衛。
皇帝的合法性是缺乏共識認可的,一方麵皇權要不斷收緊對社會對管治能力,另一方麵,皇帝需要找各種名號理由給自己的行為增加說服力。
所以專製體製下,統治者特彆喜歡乾一件事,就是建造奇觀,因為奇觀能體現自己的豐功偉績,增加統治的合法性。
同時又由於缺乏製衡力量,行為往往不受阻礙,所以一旦遇到個能力不咋樣又喜歡折騰的主,容易玩崩了。
對於官員而言,位置是靠自己努力上來的,而位置是有效期的,又不能遺傳給後代。
不趁著在位的時候撈點,實在對不起自己的寒窗苦讀,同時又由於自己的位置來源於上麵,隻要自己的事情做的能讓皇帝滿意就行了,至於下麵的反饋,不重要。
靠著迎合上意撈好處才是正道。
對於民眾而言,因為法律的限製,很多人一輩子被限製在土地上,種地交糧是畢生使命,加上農業是看天吃飯的,一輩子也就在溫飽間掙紮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