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涉的話說到一半,剩下的藏在心裡並沒有說出來。
那就是,這入城費還是李繼祖掏的,農民掙錢本就不易,二十來個銅錢也不知道要攢多久,這些族裡的叔伯們明明答應好了,現在又這樣做。
是不是有點兒不太地道?
這些話雖然沒說出口,但李繼祖還是很輕鬆的就看破了他的想法,笑著問道:“是不是舍不得那些入城費?”
“呃……”
李涉一怔,然後點了點頭。
“一會你就知道了。”
李繼祖臉上帶著神秘,跟著又看了眼天色,估算了一下時間。
接著,他站起身來,道:“走吧,我們該上那陳家去了。”
帶著疑惑,李涉隨著李繼祖來到了陳家。
此時那陳家門前已經聚集了不少人,好多都是李涉不認識的,聽大家交頭間耳竊竊私語,這些人應該是滁縣的百姓。
李涉視力不差,不多時就在人群中看到了之前散去的叔伯們。
感情這是要發動群眾搞輿論?
這一發現讓李涉恍然大悟,心中也是驚詫不已。
這還是古代人嗎?
不是說古代封建王朝實行的是愚民政策嗎?
怎的!
把一群“普普通通”的鄉民愚得這般聰明?
李繼祖見李涉的表情變化得有些快,正想說些什麼的時候,三爺爺李繼誌不知從哪裡冒了出來,湊到身前說:“大哥,人來的差不多了,可以直接去叫門了。”
他的出現讓李涉回過了神。
隨後望向了陳家,眼睛裡頓時充滿了震驚。
要說這陳家,那實力絕對是不差的。
為何?
看這宅院,正麵這堵院牆往左右延伸出來,怕不是得有個三十來米,按照古代建築多是呈長方型的形狀,且正麵是寬來推算,這宅院少說也占地兩三畝了吧!
這麼大的一個宅院,還是在滁縣這樣一個沒大多名氣的小縣城裡……
這便是這個時代的士紳嗎?
“呼!”
李涉的呼吸忽然變得有些沉重,腦子裡也突然冒出了一個,曾經被他當作笑話梗的故事。
故事說的是。
相傳古時候,有兩個農夫閒來無事暢想起了宮裡皇帝的生活,其中一個農夫說,“皇帝肯定每天吃白麵饃饃;”另一個農夫說不止這樣,“皇帝下地肯定用的是金鋤頭。”
故事的寓意主要是提醒大家,人若是因為自己的認知不足,以自己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最終就會朝著錯誤的方向越陷越深,揭示了一種井底之蛙式的思維方式。
當然,也可以像某些人說的,是貧窮限製了想象。
當初的李涉也是這般認為的,覺得那個兩個農夫無知,不然又怎麼會想象出這種可笑的場景來?
可現在。
看著眼前這座陳家宅院。
他的想法變了!
這能怪那兩個農夫沒見識嗎?
眼前這個陳家不過是一個小縣城裡的鄉紳,從地位上來說還遠遠比不上那坐在滁縣衙門裡的縣令老爺,但就算如此,他卻是能輕鬆的修建起一座如此規模的宅院。
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