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今朝,文武差距已然初顯。
長慶帝對待文官十分寬容,或者說是因為太上皇的緣故,導致他不得不對自己當下唯一能掌握的力量進行某種妥協。
在他治下,文官一般隻要不觸犯什麼原則性的錯誤,大多在被貶下後都還能調到地方,最不濟也不過是革職拔去官身,之後等到朝廷風向一變,照樣還是能居上高堂。
就像原著裡,賈雨村初次被革職後又再次複起一般。
但武官不同。
這些人基本都被勳貴一係的關係網籠罩,讓太上皇牢牢的抓在手裡,屬於長慶帝無法掌控的力量,被他視為今朝的癬疥之疾,是尾大不掉的東西,隻是苦於沒有好的機會處理。
一旦讓他抓住了機會,那絕對會往裡下死手的。
到時候大牢一蹲,家敗人損。
鎮撫這個職位高低也是個五品官,林耀良能從一介平民坐到這個職位,除開本身有些本事之外,趨炎附勢也是自有一套心得。
他見馮元均儘管被貶謫,但其卻還是擔任著指揮同知這一從四品的官身便懂了。
這意思不就是在變向的說,上麵對他還另有安排嗎?
馮元均早晚會重啟的!
知曉了這一點,林耀良自然是不敢招惹馮元均的。
但趙誌又是指揮使家的嫡親小兒子,最受寵的那個,其之前的許諾很有可能可以讓自己無望的前途再進一步。
也是因為這些,所以林耀良在看到李繼祖拿出陳顯榮寫個馮元均的書信時,才會出現這幅模樣。
怎麼辦呢?
林耀良左右為難。
那邊的趙誌同樣如此。
他雖紈絝霸道還好色,脾性壞的不行,但其人卻是不傻。
前者是人生經曆養成的,作為清流關指揮使的嫡親小兒子,他爹趙立就是清流關權勢最足的那位,關內之人自然各個都要奉承著他,久而久之這性格也就定了性。
可傻不傻是智商問題。
趙立堂堂三品的守備大將,家裡自然是不缺教育的。
趙誌回想起往日,自己父親對待馮元均時的態度,噓寒問暖、以禮相待,當然清楚這個人不是普通人,不好對付。
現在見事情涉及到了馮元均的身上,一時間也犯了難。
旁邊的伍肆也很疑惑:“公子,那位馮大人是何等人物?曾經的京官,又怎會認識這種鄉下老農?”
趙誌一怔,然後又仔細打量了一番李繼祖。
見其說話雖然還算比較有禮節,但衣著不過是尋常百姓家的麻布粗衣,與平日裡謙謙君子模樣的馮元均怎麼也聯係不上。
難道這人是在唬我?
趙誌思索著。
隻不過李繼祖雖然穿著不顯富貴,但喊話時姿態卻是不卑不亢,絲毫沒有顯露出一點兒底氣不足的樣子。
這就讓趙誌分不清楚情況了。
其實在眼下,還有一個最直接的方法可以證明李繼祖是否說謊。
那便是打開書信。
是真是假,裡麵的印章和內容自然會說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