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陳顯榮這才滿意,隨後上前攙扶起李涉,笑著說道:“旁人都道童言無忌,意思是孩童的話多是些不吉或不遜的,可涉哥兒半大的小子,說的話卻有條有理,使人暖心,怪不得我那親家老說你乃他家麒麟兒。”
說著,就拉著他往書房裡走,一邊走一邊問道:“快與外公進來,方才在屋內聽門外言語,涉哥兒似是讀過孝經?”
陳顯榮態度親密、語氣和善,全然不像上次雙方麵見時那般爭鋒相對,其行為舉止讓李涉感覺自在了許多,連帶著那份初來乍到的隔閡也減輕了。
而後麵對詢問,他不經意的掃了一眼陳韞佳,找個了理由道:“這孝經隻是我幾日前與舅舅在清流河上擺渡時,偶然間聽見一坐船的書生在誦讀此文,出於好奇就記了下來。”
李涉決定將自己為什麼會知道孝經的原因借口到了陸左身上,說自己是在聽船客讀書時記下來的,畢竟以陳韞佳與陸家能聯係起來的關係,她怎麼著也不會去找陸左對質。
陳韞佳若有所思的道:“原來是這樣,怪不得呢。”
陳顯榮突然聽到這話,一時覺得疑惑,忍不住問道:“什麼原來怪不得?女兒你在說些什麼?”
“爹爹,是這樣的。”
陳韞佳解釋道:“之前我曾聽晉往說,他們小時候雖然有族裡的長輩教禮認字,但卻沒讀過什麼經義文章,可方才在走廊上,涉哥兒聽爹爹誦讀文章,隻幾句便知道了出處,所以女兒有些不解,好奇涉哥兒是從哪裡學來的文章。”
說著稍稍一頓,笑著道:“現在聽涉哥兒如此說,女兒方才明白,原來咱家涉哥兒也有那過耳成誦的天賦。”
陳顯榮聞言點了點頭,說道:“既有如此天賦,那確實是應該走讀書科舉之路,可不能浪費在了地裡。”
對於李涉有過耳成誦的能力,他倒沒有覺得驚訝。
在古代,暫且不談那些史官書記什麼的。
單就說教學。
夫子誦書弟子記。
這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教育方式,並且能記下的弟子還不在少數。
例如陳顯榮,當初他求學的時候就是如此。
學堂上,夫子搖頭晃腦的念幾遍,他就能大差不差的給背誦下來。
因此,李涉說他隻是聽見彆人誦讀就記了下來,這效果雖然稍顯有那麼一丁點誇張,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接著,陳顯榮又問:“既已知孝經文章,那是否明白其中的意思?”
李涉好不容易把這事翻篇,自然不會再去出那風頭,當下就搖了搖頭,道:“隻懂其文,不解其意。”
而這個回答,反倒是讓陳顯榮對他更滿意了。
“論語三則有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陳顯榮撫著胡須,微笑著點了點頭:“聖人說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智慧,涉哥兒實事求是,正是智慧的體現。”
見陳顯榮三句話還沒扯到正題,隻是一個勁的說教育,陳韞佳忍不住催促道:“爹爹,我知您這是看重涉哥兒,但您也不能一直這樣誇呀,咱是不是得先把正事先辦了?”
陳顯榮聞言,挪揄一聲:“怎的?這才剛當上娘,就知道要疼兒子了?”
“爹爹!”
陳韞佳瞬間就紅了臉。
“好了好了。”
陳顯榮見狀,無奈的搖了搖頭,道:“我知該做些什麼,女兒不用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