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李?
!!
那個鰥夫的兒子!
吳德想起了李涉的身份,拱了拱手道:“原來是李公子啊,恕在下眼拙認錯了,還請不要見怪。”
說這話時,吳德的臉上雖然還帶著笑,但李涉明顯能感覺的到,他沒方才認為自己是陳家公子時那般熱情了。
不過伸手不打笑臉人,而且因為他身份的問題發生這樣的事也不是第一次了,李涉早有準備,自然也沒怎麼在意。
隻是不失禮的拱了拱手,平靜的說道:“或許是因為隔的遠了看不太真切,並不是什麼大事。”
“嗬嗬。”
吳德尷尬的笑了兩聲,然後拉起小胖子吳善澤就要離開。
可吳善澤卻沒因為李涉的身份心生嫌棄,而是用著某種佩服的眼光,正兒八經的行了一禮,重新做了個自我介紹。
末了,又道:“李兄,日後一起讀書,還請多多關照。”
李涉見其確實不似作假,態度上也緩和了許多,微笑著說道:“既是同窗,理應相互關照。”
簡單的聊了幾句之後,幾人就一起結伴登山了。
在路上,聽吳德父子二人與其他同樣上山求學者們的話語,李涉大概明白了薛陳學堂的一個招生標準。
學堂雖然打著為滁縣本地好學者提供一個可以進學的地方為口號,也確實沒有收取束修,但這地方也不是說你想要讀書,就可以進來讀書的。
這裡的入學條件很是繁苛。
一般普通的人家要想入學,首先得去衙門開取證明,確認你確實擁有參加科舉的資格之後,再征得鄉裡的三老同意,並且為你聯名落信擔保,方才可以進這學堂裡來。
這過程麻煩無比,卻依舊得到了本地百姓們的擁蹙。
原因便是這學堂的山長範煉曾是一位二甲的進士,其現在雖然因為年紀的關係已經告老還鄉了,但退下來之前他可是吏部的一位正三品的侍郎,有他在這自然好招學生。
除了上述那種入學方式之外,還有一種便是像李涉這一類的,持有推薦者的書信亦可以來辦理入學。
具體推薦者有幾人暫且不知,但薛陳學堂是由薛家與陳家合辦,前者出資並尋來了範煉,後者置地並安排妥了各項事宜,陳顯榮雖然是個舉人,自然也是有資格推薦的。
到了山頂,首先路過的是一塊石碑。
上書有“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落筆是範煉以及其印章。
這兩句話出自於荀子《勸學》,之所以會放在這裡,李涉是這樣理解的:
薛陳學堂的所在的地方雖然不出名,但如果此地藏有美玉,那麼它上麵的花草樹木就會顯得特彆的滋潤有光澤,就像是深潭裡能孕育出明珠的話,那麼所處的山崖也不會變的蒼涼貧瘠。
也算是個寄予了吧。
李涉想著,然後越過石碑踏上了一個平台。
薛家出手果非平常!
這平台方方正正,邊長約有四五丈,全體由青石條平砌而成,整整齊齊的,一直延伸到了最後麵的房屋根下。
喜歡紅樓風起請大家收藏:紅樓風起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