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蛋嘴裡很忙的方軍,正認真的聽著李天磊博士的講解。
“……華科院的團隊,完成了如何在一塊矽晶圓上完整的糊上一層鉭酸鋰……”
李博士是黃樹堅找來的光子芯片的專家。
這位專家,有個問題,那就是,他是失敗項目的負責人。
關於光子芯片如何製造,如何量產化,之前是處於未知的領域。因此,有許多團隊,在不同的路線上前進。直至華科院公開宣稱自己已經找到了合適的路線。至此,其它的路線基本宣告失敗。
李博士就是出身於這樣的項目組之中。
“那你直接套用他們的成功經驗,不就能做出光子芯片了嗎?”方軍那是不懂就問。雖然李博士是個失敗者,可這不代表對方沒有能力。
李博士之所以失敗,純粹是路線沒對而已。既然已經有了成功的案例,那照抄即可。
“老板,他們那套方案,是為了可以白嫖現有的晶圓製造、光刻、蝕刻、離子注入、薄膜注入等等源自於電子芯片的技術。那意味著整個芯片產業鏈可以快速的完成轉型,並且不需要額外投入太多的資金。”李博士試圖讓方軍理解,“這樣的做法,有利於資本,可對於光子芯片來說,並非最佳選擇。”
能走通的路,就一定是最好、最便捷的路了嗎?
不是的。
“另外,這樣的做法,對於光刻機的限製,仍舊無法擺脫。”
使用電子芯片那一套,固然省去了許多開發成本,相對的,原來會受到的製約,將會仍然存在。
長久以來,華國受沒有高端光刻機所限,在高端芯片上一直無法取得突破。
電子芯片是這樣,換了賽道,改為光子芯片了,還是這樣,那這賽道不就白換了嗎?
“我們不是有那什麼光刻工廠嗎?”方軍不解。
他最近補充了不少芯片方麵的知識,對此是略知一二。
“老板說的是那個超大型的,體積相當於一整座加工工廠的光刻機?”李博士想了想,“那個東西,從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具體實施仍有許多難關需要攻克。按照我的推算,這個光刻工廠從徹底的完成設計到建設完畢,再到投產,至少還需要五年。電子行業,日新月異,五年之後是什麼光景,誰也說不準。”
方軍大概明白李博士想說的東西。
無非就是時間太久了,到了那會兒還用不用得上也不好說。最好不要指望它。
“那你的意思是,徹底擺脫現有的產業鏈,全部從零開始?”方軍皺著眉頭。
“從零開始有從零開始的好處,至少我們不會受到所謂的專利的製約,性能上也能做到最好,不用強行跟電子芯片的製造工藝接軌。”李博士鼓足了勁地在那裡誘惑,他還是忘不了他那失敗了的項目。
明明他的方向更好,更有利於未來。隻是無益於資本,對現在的產業鏈沒好處而已,就被淘汰了。
他真的很不甘心。
“那你有考慮過嗎?按照你的邏輯,我們缺的可是自上而下的所有東西。”方軍其實是有些心動的。阿美莉卡天天在那嚷嚷著製裁,他都聽煩了。
一條完全不受限製的賽道,當然是更能討得他的歡心。
“老板,那不是更好嗎?表麵上看,我們啥都缺,啥都得從頭開始。可相對的,不就是所有的專利都在手上了嗎?”李博士循循善誘道,“我們隻要不去學小日子那一套,有了專利以後就拚命地收錢,不讓人加入行業之中。就肯定不像他們一樣被資本拋棄。”
李博士說的是小日子的氫能源汽車。手裡握著一大堆入門級的專利,以專利製造入行壁壘,凡是後進門的人,都得向他們繳納巨額的專利費,真的是惡心死人。
結果嘛,大家都知道,壓根就沒人陪他們玩氫能源,都去搞鋰電池去了。那些氫能源專利,真的是握了個寂寞。
這種行為,真的是鼠目寸光的典型案例了。
“那你覺得,要是全套從頭開始,多久能出成果?”方軍又問。
“最多三個月。”李博士拍著胸口做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