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唐祚已移,正朔複改,不過也有四鎮仍奉唐朝正朔,且移檄討梁。看官道是哪四鎮?就是前文所說的晉、吳、岐、蜀。小子略述來曆如下:
晉國即河東,由李克用占據。李克用官拜河東節度使,加封晉王。
李克用曾與阿保機約為兄弟,共舉兵擊梁,臨彆時贈遺甚厚,阿保機亦酬馬千匹。不意梁既篡唐,阿保機竟背盟食言,使人獻上名馬貂皮求給封冊。朱溫令他翦滅晉陽方給封冊,許為甥舅國。
李克用與阿保機結為兄弟,阿保機呼朱溫為舅,李克用不是也比朱溫小了一輩嗎?李克用得此消息,自然引為大恨。
吳國即淮南,由廬州人楊行密占據。楊行密年輕時做強盜,後來入伍參軍,乘亂占據廬州,因為平亂有功,官拜淮南節度使,晉封吳王。唐哀帝時楊行密去世,由其子楊渥襲封。
岐國即鳳翔,由深州人李茂貞占據。李茂貞本姓宋,因為討黃巢有功,改賜國姓,官拜鳳翔節度使,累封至岐王。
蜀國即西川,由許州人王建占據。王建字光圖,陳州項城(今河南沈丘)人,長得隆眉寬額,相貌偉然,少年時為無賴,以偷牛和販鹽為業,鄉裡稱為“賊王八”,黃巢起義時期投效唐朝軍隊,隸屬忠武軍。有次討伐黃巢起義軍力戰馬斃,剖之得一小蛇於馬腹,從此十分自負。長安淪陷時他奮不顧身護駕,為忠武八都的都將之一。唐僖宗封他為西川節度使。
除了這四個小國家以外,還有勢力最大的吳越、湖南、荊南、福建、嶺南五股地方勢力,朱溫稱帝後,這些藩鎮相繼表示臣服。
第一個表示臣服的是武安節度使馬殷,馬殷曾經是孫儒手下的部將。孫儒戰死後,馬殷與同黨劉建鋒逃到洪州。劉建鋒占據湖南,被部下所殺,眾人推舉馬殷為首領。馬殷對朱溫稱帝相當支持,朱溫封其為楚王。
第二個是清海軍節度使劉隱,劉隱的祖父劉安仁在南海經商,父親劉謙做過封州刺史兼賀江鎮遏使。劉謙死後,劉隱得以繼位。嶺南節度使徐彥若舉薦劉隱任節度副使。徐彥若死後,劉隱賄賂朱溫,於是做了節度使。
劉隱的轄區大致在嶺南一帶,在當時來說這個地區影響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人口也不是很多,唯一一個亮點就是這裡有廣州這個世界第一大港,具有海貿之便,經濟條件比較好,曾轉戰了大半個中國的黃巢就是在這裡起家的。劉隱和馬殷一樣,都是朱溫的強烈支持者,朱溫封劉隱為大彭郡王,後來改南平王。
第三個就是占據兩浙之地的越王錢鏐,朱溫和錢鏐的關係一直比較和睦,這要歸功於淮南的楊行密,因為他和楊行密一直不對付,而朱溫也和楊行密不對付,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錢鏐和朱溫相處得很融洽。
朱溫稱帝後特地派使者到杭州,將錢鏐封為吳越王,錢鏐也派人向朱溫表示臣服。錢鏐使者到來時朱溫就問:“錢公生平有甚喜好啊?”使者回答:“平生所好唯玉帶、名馬。”朱溫聽後開懷大笑道:“真英雄耳!”立即命人取來玉帶一匣,良馬十匹,交使者帶回贈與錢鏐。
第四個是福建的琅琊王王審知,王審知的兄長王潮曾經做過縣史,由福建觀察使陳岩舉薦,任泉州刺史。王潮死後,由王審知繼任,後來升為節度使,加封琅琊王。由於福建和中原的通道被淮南楊行密阻隔,隻能選擇海路來朝,當時的造船水平不高,再加上海上風高浪大,王審知派出的十個人死了八個,所以很久才到達中原,朱溫封他為閩王。
第五個是陝州人高季昌。高季昌小時候在汴州富豪李讓家裡做家僮。朱溫鎮守汴州後,收李讓為義子,改名朱友讓;高季昌又被朱友讓收為義子,因此高季昌應該叫朱溫爺爺孫子當然願意為爺爺效力,朱溫封他為荊南節度使兼同平章事。
朱溫篡位後,這幾個人樂於向朱溫稱臣,不肯和晉、吳、蜀、岐四國同心反梁。
王建遠在西蜀,朱溫鞭長莫及。吳、岐都是小國,朱溫也不在意。唯有李克用才是心腹大患
卻說王師範的父親名叫王敬武,早年驅逐平盧節度使安師儒,成為一方軍閥。後在平定黃巢起義中立下戰功,官拜同平章事。
公元889年,王敬武於彌留之際再三叮囑王師範: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隻有兄弟抱團,家族才會越來越興旺,強大。
王師範上麵有一個兄長,名王師悅;下麵有王師克、王師誨等四個弟弟。兄弟六人一直牢記老爹的遺囑,沒有分家。
公元901年,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等人綁架唐昭宗李曄回到自家地盤,意欲重演“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老套故事。
而強勢崛起力壓各藩鎮的軍閥老大朱溫當然不乾:你想讓李曄當傀儡皇帝,我還想擺弄他呢!遂率各道人馬來搶,很快將鳳翔圍成了孤城。
李茂貞一瞧暗叫不妙,忙利用宦官矯詔加罪於朱溫,並偷偷派人混出城,詔令四方藩鎮組團討伐朱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