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4年除夕,後蜀帝國皇帝孟昶心情大好,親筆在釘於屋門兩側用於驅鬼避邪的桃木板上題下了兩句吉祥話: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通常認為,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文采飛揚的孟昶自然就是春聯的“專利持有人”。
不過,這個故事還沒完,一年後,大宋帝國滅掉了後蜀,宋廷派到成都的第一任地方長官正是一個叫呂餘慶的人。另外,宋太祖趙匡胤自大宋建立公元960年就將自己的生日定名為“長春節”,身居蜀地的孟昶在題寫春聯時也許並不知道“長春”乃宋之“聖節”,而據說後蜀降宋這一天正是宋太祖誕辰之日。曆史上第一副春聯竟然同時又是一雙讖語。
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統治時期,境內很少發生戰爭,社會經濟有所發展。後蜀與南唐同為五代時期經濟文化較發達的區域。後蜀宰相毋昭裔與趙崇祚輯唐、五代詞五百首為《花間集》,對後世影響很大。毋昭裔還曾出私財百萬營學館,並奏請雕版刻印“九經”,蜀主從之,“由是蜀中文學複盛”。當時節度使往往兼領禁軍,住在成都。孟昶嗣立後,命文臣出任這些地區的知節度事,這一措施,開宋代削弱藩鎮的先例。
卻說蜀主孟昶濫任臣僚,所用王昭遠、伊審征、韓保正、趙崇韜等,均不稱職。昶母李氏本唐莊宗妹妹,嫁給孟知祥,嘗語孟昶道:“我見莊宗及爾父滅梁定蜀,當時統兵將帥必須量功授職,所以士卒畏服。今王昭遠本給事小臣,韓保正又是絝袴子弟,素不知兵,一旦有警,如何勝任?”
孟昶不肯從。蜀相李昊又進諫道:“臣觀宋氏啟運不類漢周,將來必統一海內,為我國計,不如遣使朝貢,免啟戎機。”
孟昶頗以為是,商諸昭遠。昭遠道:“蜀道險阻,外扼三峽,豈宋兵所得飛越?主上儘可安心,何必稱臣納貢轉受宋廷節製呢。”
孟昶於是罷朝貢議,並增兵水陸防守要隘。
王昭遠從小和孟昶一起長大,幾十年如一日,親密無間,好到了孟昶的國庫就是王家的倉庫,可以隨便拿。但就這樣,王昭遠還是不滿意。
因為他的人生還有更大的追求——要做諸葛亮,要出川北伐平定天下!何況當時川中都有人不服了,當麵對他說:“你都當上樞密使了,不立點功,能堵上大眾的嘴嗎(何以塞時論)”?
而且進兵的具體步驟都替他想好了:先聯絡好北漢,命令它南下,我們趁機出黃花穀、子午穀,中原表裡受敵,那麼關右之地,都是我們的了。
那還等什麼?王樞密急不可耐,和孟後主商量了一下,就派出了他的樞密院大臣孫遇,以及興州軍校趙彥超、楊蠲等人,帶著寫好的蠟丸密信去見北漢皇帝,“令”其出兵,一起攻打宋朝。
但是遺憾的是,趙彥超在半路上拐了個彎,把孫遇、楊蠲連同蠟丸密信都交給了大宋皇帝趙匡胤。
趙匡胤仰天大笑:吾西討有名矣!
乾德二年,趙匡胤以後蜀皇帝孟昶勾結北漢共謀犯宋為由,發兵近六萬,分北、東兩路合進收川。其中北路,以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為西川行營鳳州路都部署,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崔彥進為副都部署,樞密副使王仁贍為都監,統率禁軍步騎兩萬、諸州兵士萬餘,自鳳州沿嘉陵江南下;
東路,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劉光義為西川行營歸州路副都部署,樞密承旨曹彬為都監,統領步騎兩萬,自歸州溯長江西上。兩軍分進合擊,約期會兵合攻成都。
數日後王全斌等入朝辭行,太祖問道:“卿以為西川可取否?”
王全斌道:“西川若在天上,固然不能到。若在地上,到即掃平矣!”太祖喜道:“朕已為蜀主治第汴濱,共計五百餘間,供帳什物,一切具備。行軍所至,不得焚蕩廬舍,驅逐吏民,開發邱墳,剪伐桑朽,凡克城寨,不可濫殺俘虜,亂搶財物。倘或蜀主出降,所有家屬男婦,概不準侵犯一人,好好地送他入都,來見朕躬,朕當令他安居新第哩。”
王全斌出身將門,自幼膽識過人。他的父親為後唐岢嵐軍使,私下畜養一百多名勇士,李存勖懷疑他心存異誌,召見他,他害怕不敢去。當時王全斌十二歲,對他父親說:“這是因為皇上懷疑您有彆的圖謀才召見您,您讓我去作人質,一定會消去懷疑。”他的父親照計行事,果然得以保全。
再後來,李存勖把王全斌收在身邊當近衛。等到李存勖眾叛親離,亂兵入城的時候,宮廷衛士不是叛變就是逃跑,隻有王全斌和符彥卿一直保著李存勖在皇宮裡苦苦支撐。直到李存勖被冷箭射中,王全斌還把他扶到內殿,等到皇帝死了,他才痛哭而去。
這樣的執拗,這樣的忠貞,才是趙匡胤選他作平蜀主帥的最重要原因。因為縱觀中國曆史,四川是個非常邪門的地方,在那裡割據的政權,不管是賢明的還是荒淫的,不管是有劉備的胸懷還是諸葛亮的才能,都絕不會超過兩代。而外來平蜀的將軍們更加不幸,不是死在了崇山峻嶺裡;就是在九死一生僥幸成功後,又被自己的皇帝砍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