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一寸舌為安國劍,
五言詩作上天梯。
青雲有路終須到,
金榜無名誓不歸。
卻說劉太後死後,宋仁宗心中鬱悶,不覺一載有餘。忽一日,仁宗皇帝在官中,夜至一更時分,夢見一個金甲神人,坐駕太平車一輛,上載著九輪紅曰,直至內廷。猛然驚覺,乃是南柯一夢。至來日,早朝升殿,臣僚拜舞己畢,文武散班。仁宗宣問司天台苗太監道:“寡人夜來夢見一個金甲神人,坐駕太平車一輛,上載九輪紅曰,此夢主何吉凶?”苗太監奏曰:“此九日者,乃是個‘旭’字,或是人名,或是州郡。”仁宗曰:“若是人名,朕今天要見此人,如何得見?卿與寡人占一課。”原來苗太監曾遇異人,傳授諸葛馬前課,占問最靈。當下奉課,奏道:“陛下要見此人,隻在今日。陛下須與臣扮作白衣秀士,私行街市,方可遇之。”仁宗依奏,卸龍衣,解玉帶,扮作秀才,與苗太監一般打撈。出了朝天門,徑往禦街並各處巷陌遊行。及半晌,見座酒樓,乃是有名的樊樓。
仁宗皇帝與苗太監上樓飲酒,君臣二人各分尊卑而坐。王正盛夏炎熱。仁宗手執一把白梨玉柄扇,倚著欄杆看街。將扇柄敲楹,不覺失手墮於樓下。急下去尋時,無有。二人飲酒畢,算還酒錢下樓。
行到狀元坊,有座茶肆。仁宗道:“可吃杯茶去。”二人又入茶肆坐下,忽見白壁之上有幾句詩。
其一:
旅店蕭蕭形影孤,
時挑野萊作羹蔬。
村夫不識調羹手,
問道能吹笛也無?
其二
屈曲交枝翠色蒼,
困龍未際土中藏。
他時若得風雲會,
必作擎天白玉粱。
其三;
宋玉徒悲,
江淹是恨,
韓愈投荒,
蘇秦守困。
後寫:“錦裡秀才趙旭作。”
仁宗一見失驚道:“莫非此人便是朕夢中之人?”苗太監便喚茶博士問道:“壁上的詩是何人寫的?”茶博士道:“告官人,這個詞是一個不得第的秀才寫的。”苗太監又問:“他是何處人氏?今在何處安歇?”茶博士道:“他是西川成都府人氏,現在對過狀元坊店內安歇,專與人寫詩作文,有時也到茶坊中吹笛,覓討些錢物度日。”仁宗便教茶博士:“你去尋他來,我要求他文章。你若尋得他來,我自賞你。”茶博士走了一回,尋他不著,歎道:“這個秀才,真個沒福,不知何處去了。”正回轉來,卻好遇到趙秀才。茶博士上前樓住道:“趙秀才,我茶肆中有二位官人等你,教我尋你不見。”趙旭慌忙走入茶坊,相見禮畢,坐於苗太監肩下。苗太監問道:“壁上文詞,可是秀才所作?”趙旭答道:“學生不才,信口胡謅,甚是笑話。”仁宗問:“秀才是成都人,卻緣何在此?”趙旭答道:“來京趕考”。一邊說一邊於袖中撈摸。即時取出一把月樣玉柄白梨扇子來,正是仁宗掉的那把。苗太監接過看時,上有新詩一首。詩道:
苗太監問道:“此扇從何而得?”趙旭答道:“學生從樊樓下走過,不知樓上何人墜下此扇,偶然插於學生破藍衫袖上,回去就胡亂寫了首詩”。苗太監道:“此扇乃是此位趙大官人的,因飲酒墜於樓下。”趙旭道:“既是大官人的,即當奉還。”
仁宗接扇後問道:“秀才家居錦裡,是西川了,可認得王製使麼?”趙旭答道:“學生認得王製使,王製使不認得學生。”仁宗道:“他是我外甥,我修封書,著人送你一同去投他,教你發跡如何?”趙旭倒身便拜:“若得二位官人提攜,不敢忘恩。”苗太監道:“秀才,你有緣遇著大官人抬舉,何不作詩謝之?”趙旭應諾,當即作詩一首。詩曰:
白玉隱於頑石裡,黃金埋入汙泥中。今期遇貴相提掇,如立天梯上九重。
仁宗笑道:“何作此詩?我也未必薦得了你。”
苗太監道:“秀才,你回下處去,待來日早辰,我自著人將書並路費一同送你起程。”趙旭問道:“大官人第宅何處?學生好來拜謝。”苗太監道:“第宅離此甚遠,秀才不勞訪問。”趙旭就在茶坊中拜謝二人,三人作彆而去。
到來日,趙旭早起等待。果然昨日的秀士引著一個虞候,擔著個衣箱包袱到來,隻不見趙大官人。趙旭出店迎接,相見禮畢。苗太監道:“趙大官人委此人送你起程,與你文書齎到成都府去。文書都在此人處,你路上小心徑往。”趙旭再一稱謝,問道:“官人高姓大名?”苗太監道:“在下姓苗,秀士見到王製使時自然曉得。”趙旭道:“學生此去倘然得意,決不忘犬馬之報。”遂吟詩一首寫於素箋,以寓謝彆之意。詩曰:
空中扇墜籃衫插,
袖裡詩成黃閣留。
多謝貴人修尺一,
西川製使徑相投。
苗太監領了詩箋作彆自回,趙旭算還了房錢,一日後起程。
於路饑餐渴飲,夜住曉行,不則一日。約莫到成都府地麵百餘裡之外,聽得人說王製使離任去了,新製使馬上就到。趙旭聞信大驚,自想:“我特地來尋,卻又離任,我真如此命薄!怎生是好?”虞候道:“不須愁煩,打聽得實再說。”趙旭行一步,懶一步,再行二十五裡,到了成都地麵。接官亭上人聲喧鬨。虞候道:“秀才,我與你到接官亭上看一看。”趙旭道:“不可去,我是個無倚的人。”虞候不管他說,一直將著包袱挑著衣箱,徑到接官亭上歇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