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蔫兒兩口子一聽這道士竟知道如何解救自己的孩子,立刻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雙雙跪倒在地,懇求道士無論如何也要救這孩子一命,哪怕是砸鍋賣鐵也在所不惜。
那道士見狀倒也沒有刻意為難,很痛快的答應下來,並表示願意儘自己所能救治孩子。隨後,帶著兩個徒弟回到張老蔫兒的家中,當晚便開壇做法,為孩子贖魂。這場法事持續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傍晚,疲憊不堪的道士才告訴張老蔫兒夫婦,孩子的神魂已經招了回來,讓他進屋看看孩子的情況如何。
兩口子聞言,忙不迭的跑進屋裡,隻見孩子已然轉醒,正一臉茫然的坐在床邊發愣。二人大喜過望,連忙上前詢問孩子到底是遇上了什麼事兒,結果孩子支支吾吾的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隻知道晚上回家的時候,一盞青色的燈籠在自己眼前一閃而過,緊接著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不管怎樣,孩子能平安醒來,兩口子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連忙領著兒子去拜謝那道士,拿出家中的好酒好菜弄了滿滿一桌子。據那道士說,孩子是被妖物攝走了魂魄,幸虧他們師徒從此路過,要不,再耽擱上幾日,魂魄被妖物煉化,就算是大羅金仙臨凡也束手無策了。
第二天,道士師徒三人收拾行裝準備進山采藥,張老蔫兒兩口子千恩萬謝,又準備了一份豐厚的酬金,這才將師徒三人恭恭敬敬的送出了門。道士並未在青鬆鎮多做停留,帶著兩個徒弟直接進了後麵的深山。
然而,妖物攝人魂魄的事兒卻在小鎮裡迅速傳開,甚至越傳越邪乎,弄得鎮子上人心惶惶,誰也不敢讓自家孩子在晚上外出,生怕被那妖物禍害。
沒過幾天,鎮子上的木匠王二,晚上在朋友家喝多了酒,直到半夜時分才踉踉蹌蹌的往家走。在快到家的時候,模模糊糊的看見前方不遠處有個青色的光團正搖搖晃晃的朝著自己飄來。這條小巷子並不寬,兩人對麵經過雙方都得側側身子,王二當時喝的醉眼迷離,還以為是有人從對麵過來。於是好心的往旁邊讓了讓,想叫對麵的來人先走。等那團青光飄到眼前才發現,那是一盞非常精致的燈籠,和舊時的宮燈非常相似,隻是這造型精巧的燈籠裡透出的卻是綠瑩瑩的光芒,讓人覺得十分詭異。正當王二納悶兒,是誰家還在用這種舊時的燈籠時,那青色的燈籠突然散發出一道刺眼的綠光,王二還沒反應過來時怎麼回事,就“噗通”一聲栽倒在地,沒了知覺。
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起床的鄰居發現,送回家裡。張老蔫兒一家聞訊,連忙趕了過來,看著躺在床上雙目圓睜的王二,張老蔫兒對眾人說道
“王二兄弟的情況跟我家娃子的遭遇一樣,這是讓妖怪收走了魂魄啊~”
王二媳婦一聽,立馬癱坐在了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數落著王二的不是,
“這天殺的,每天就知道喝酒,鎮子上的人每天都是早早地回家,就你逞能不信邪,這下好了,被那妖怪攝走了魂魄,一家幾口人的日子怎麼辦啊?
張老蔫兒見狀趕忙出言安慰
“那仙長進山采藥有一陣子了,說不得這兩天就回來。你這幾天先照顧好王二兄弟,等仙長回到鎮子,那一切就都好辦了!”
王二媳婦聽他這麼一說,也隻能先把王二安頓好,每日站在鎮子上等那道士回來。
兩日後,道士帶著徒弟背著滿滿當當的竹簍回到鎮上,還沒喘口氣,就被守候多日的王二媳婦連拉帶拽的帶回了自己家。經過一天一夜的開壇施法,昏睡數日的王二總算是被救了回來,並對道士和鎮上居民描述了事情的經過。
一連兩家都遇到了這樣的怪事,鎮子上的居民再也不敢抱著僥幸心理對待了。紛紛懇求道士三人在鎮子住上一段時間,幫忙除掉這害人的禍患。並表示,在這期間,師徒三人的衣食住行,生活開銷全都由鎮子上的居民負責,隻求能除掉這妖禍,還青鬆鎮一個安寧。
師徒三人起初還在推辭,但拗不過鎮上居民的懇求,隻能答應在鎮上暫住,除掉妖物禍患再行離開。可是,就算是有那道士坐鎮,妖物攝人魂魄的事情還是偶有發生,雖然經過道士開壇做法一一救了回來,但是妖禍不除,青鬆鎮始終籠罩在人人自危的陰影之下。
這種情況持續了兩年左右,有一天道士突然召集了全鎮居民,說有要事宣布,居民們不敢怠慢,紛紛來到道士的居所,隻聽那道士滿臉惆悵,對居民們說到
“我師徒三人在青鬆鎮數年,本想救人於水火,免遭妖物侵害,可修為有限,雖能救人,但卻無法徹底消滅妖物,永絕後患。況且受青鬆鎮每日供養,我三人卻無尺寸之功。每每想到此處,羞愧難當,今日我在此立誓,與那妖物不死不休,我師徒三人欲在後山結廬而居,守護青鬆鎮,那妖物一日不除,我師徒一日不走,哪怕窮我三人畢生之力,也誓要將那妖物斬除,還青鬆鎮一個安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