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子》治要
聞之於政也,民無不為本也。國以為本,君以為本,吏以為本。故國以民為安危,君以民為威侮,吏以民為貴賤。此之謂民無不為本也。民無不為命也,國以為命,君以為命,吏以為命。故國以民為存亡,君以民為盲明,吏以民為賢不肖。此之謂民無不為命也。
民無不為功也,故國以為功,君以為功,吏以為功。故國以民為興壞,君以民為強弱,吏以民為能否。
此之謂民無不為功也。故夫民者,至賤而不可簡也,至愚而不可欺也。故自古而至於今,與民為仇者,有遲有速,而民必勝之矣。道也者,福之本也;祥也者,福之榮也。無道者,必失福之本;不祥者,必失福之榮矣。
故行而不緣道者,其言也必不顧義矣。故紂自謂天王也,而桀自謂天子也,已滅之後,民以罵也。
以此觀之,則位不足以為尊,而號不足以為榮矣。故君子之貴也,士民貴之,故謂之貴。故君子之富也,士民樂之,故謂之富。故君子之貴也,與民以福,故士民貴之。故君子之富也,與民以財,故士民樂之。
《孫卿子》治要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故有社稷而不能愛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親愛己,不可得也;民不親不愛,而求其為己用,為己死,不可得也。
民不為己用,不為己死,而求兵之勁,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勁、城不固,而求敵之不至,不可得也。敵至而求無危削,不滅亡,不可得也。
故人主欲強固安樂,則莫若反之民;欲附下壹民,則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國,則莫若求其人。故君人者,愛民而安,好士而榮,兩者無一焉而亡也。
明分職,序事業,拔材官能,莫不治理,則公道達而私門塞矣,公義明而私事息矣。如是,則德厚者進而佞悅者止,貪利者退而廉節者起,兼聽齊明而百事不留。
故天子不視而見,不聽而聰,不慮而知,不動而功,塊然獨坐,而天下從之,如四支之從心也。
《管子》治要·形勢解
人主能安其民,則民事其主,如事其父母。
故主有憂則憂之,有難則死之。人主視民如土,則民不為用,主有憂則不憂,有難則不死。故曰:“莫樂之,則莫哀之;莫生之,則莫死之。
《管子》治要·霸形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見。立有間,有二鴻飛而過之。桓公歎曰:“今彼鴻鵠有時而南,有時而北,四方無遠,所欲至焉。寡人之有仲父,猶飛鴻之有羽翼也,若濟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乎?”
管子對曰:“君若將欲霸王舉大事乎?則必從其本事矣。”桓公曰:“敢問何謂其本?”
管子對曰:“齊國百姓,公之本也。民甚憂饑,而稅斂重;民甚懼死,而刑政險;民甚傷勞,而上舉事不時。輕其稅斂,則民不憂饑;緩其刑政,則民不懼死;舉事以時,則民不傷勞。”桓公曰:“寡人聞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