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劉子夏的聲音並沒有過多地變高,而是稍稍往上提了一點,語調變得懶散起來。
這種懶散並不是慵懶無力,而是看開了。
因為歌詞本身給觀眾們的,就是一種看開了的感覺:
當一個人飄蕩了半生,那路上經曆過的風雨,絕對吹不落曾經為愛、為情、為離彆……掉落的眼淚。
也喚不回要飛往南方過冬的雁兒,儘管那隻是一隻孤雁!
這段歌詞給人一種豁達感,同時前段歌詞裡淡淡的悲傷和無奈,也因此變淡了起來。
“心事誰了解
唯有明月來相隨
思念予我眉間又幾分憔悴…”
當彼此之間離彆,身邊剩下的似乎隻有那高高懸在半空的明月。
古人常以‘明月’為題創作詩詞,不是沒有道理的。
每到深夜人靜,望著孤懸在半空中的月亮,一切思念在這一刻湧上了心頭。
可這時已經沒有任何人來聆聽那複雜的情緒了,唯有思念悄悄攀到了眉間,反倒讓自己越顯憔悴。
短短的幾句歌詞,讓很多聽到這首歌的人,終於在此刻把自己真正帶入了進去。
他們想到了自己的愛人、親人、朋友……這些人或者已經分離,或者離開了人世,再也見不到了。
很多之前曾經一起暢聊過的話題,已經找不到人再來聆聽,心頭的思念湧動,剩下的不過是頹然。
觀眾們沉默了,情緒也變得低落了下來。
“半生風雪
吹不散歲月留下的眼淚
換不回
青絲已儘成灰…”
飄零半生,曆經了世間的風雪,不僅僅吹不散這些年歲月所留下的痕跡,也換不回那變白的滿頭黑發。
這種歲月的變遷是無法製止的,也無法改變。
在觀眾們看來,這段歌詞雖然隻有後麵兩句歌詞和首段高潮歌詞不同,但是所產生的效果卻並不太相同。
和孤雁南飛相比,青絲變白發,更加人化,更多了無奈的情緒。
可是這兩者的意思又相同,因為這都是自然規律!
“結局誰來寫
寫不完愛恨纏綿
徒我顧影自憐自歎又幾遍…”
半生的飄蕩,做不到左右自己的結局,當這一生結束,麵臨離彆的時候,這一世的愛情情仇,會紛紛浮現心頭。
不論這些情感有沒有斬斷,都已經成了過去式,再難去改變,去解決。
在彌留之刻,隻能自怨自艾,歎息幾句,徒留遺憾罷了。
觀眾們情緒更加低落了,甚至有很多感性的女孩,想起了曾經深愛過的人。
不論因為什麼原因,她們沒能最後走到一起,這就是遺憾!
可是,卻無力改變。
所以,她們哭了,默默地在流淚,因為這可能是一輩子的遺憾。
……
主歌部分結束了,副歌部分還沒開始,但是當琵琶、大鼓的音樂撤出伴奏的時候,原本聽起來悠揚的古琴和竹笛,在此刻變得哀傷起來。
並不是因為伴奏的旋律變了,而是因為觀眾們的心境變了。
“霜月落庭前
照誰一夜無眠
提筆驚擾燭火
回憶難寫……”
副歌部分開始,不論歌詞還是旋律,都和主歌部分相同。
隻是再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觀眾們的情緒幾經變換。
越來越多的人思慮萬千,想念曾經深愛的人,曾經一起共事的人,一直陪著自己的人……
這首歌並沒有那麼激烈的情緒,但是它偏偏像是一隻螞蟻一樣,啃咬著,一點一點地往他們的心裡鑽。
那感覺,悲傷且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