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鎮遠抗旨不肯進宮的事倒是讓皇帝非常滿意,這樣耿直的年輕人正是他所需要的,對安鎮遠的信任也又加深了幾分。
在南華郡主無休止的胡攪蠻纏和多方施壓求助下,皇上終於看不下去了,與安鎮遠進行了一次長談。
為了青山顧家和錦娘的安全,安鎮遠不得不再一次妥協。
被迫答應接受南華郡主的身份並與其圓房。皇後也趁熱打鐵,借機步步緊逼,下令必須等郡主有了身孕之後才可以回歸西北大營。這樣的命令也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但皇後自然有她的想法,妻子可以不認,但孩子總是他安鎮遠的。他還能不認自己的親骨肉?如此控製他安鎮遠似乎又多了一分勝算。
安鎮遠很是慶幸他是奉皇命鎮守西北的大將軍,不可能一直居住京城。
這個京城讓他傷透了心!如果可以,他真的希望一輩子都不要回來了。
早知如此他才不要回來接受什麼封賞,若是這些表麵上的風光要用自己的身不由己來換取,他寧願從來沒有過。
南華郡主身嬌體貴不可能隨他去西北苦寒之地,這一點倒是讓安鎮遠稍稍安心。
所以安陽前幾日見到的安佳音就是那個她同父異母的便宜妹妹。
顧錦娘是通情達理之人,在知道了事情前因後果之後雖然難過也沒舍得過多責備。這讓安鎮遠更加愧疚。對她們母女更是嗬護備至。
安陽在青山城自由快樂地長到十三歲。
她從小就聰慧過人,學什麼都比常人快上很多。
最初幾年遠在千裡之外,從未曾謀麵的南華郡主也沒少給她們使絆子。暗殺、下毒各種陰招,好在有安鎮遠和顧進一家嚴防死守,每次都化險為夷。
在安鎮遠與其多次交鋒之後,南華郡主不得不放棄了那些不該有的念頭,終於漸漸消停了下來。
本以為日子就這樣簡單而又幸福地過下去,誰知這一年突然冒出來一位不速之客。
那就是皇上突然將沒了母妃庇佑的十三皇子司馬靖送來軍中曆練。
自他到來後,原本平靜的一灣池水立刻被攪得烏煙瘴氣。
各方勢力蜂擁而至,朝廷不斷派人來軍中,軍隊內部人員不停被調動。
刺殺、陷害、下毒無一不是針對這位年僅十五歲的少年。
安鎮遠最看不慣這種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本不想參與過多,卻一次次被攪進其中。畢竟皇子的安全是他要擔心的大事。
與此同時,安靜了十三年之久的陳國經過了這些年的休養生息之後又開始蠢蠢欲動。
內憂外患讓大將軍應接不暇。
錦娘最是心疼自家夫君,和顧進商量後決定將十三皇子悄悄接到顧家暫時避避風頭,等戰事平息了再做打算。
在這個民風還算開放的青山城,這位不速之客司馬靖就被安排在了後宅,與小安陽姐弟一起學習分辨藥材。
要不是為了掩人耳目,不易發現皇子的藏身之處。安鎮遠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讓皇家人接近自己的一雙兒女的。
南華郡主的事給安鎮遠留下了深深的陰影。
…………
安陽記得很清楚那是一個秋高氣爽的下午,小安陽正在院子裡和八歲的弟弟晾曬草藥。
突然母親帶了個俊逸的少年走了進來。
這少年雖不比自家弟弟俊美,卻也是眉清目秀,英姿颯爽。那種與生俱來的高貴氣質和冷峻淡然的神情一下就吸引了她的所有注意力。
錦娘招呼她們姐弟來與他見禮。安陽姐弟才知道這位大哥哥是軍中來的。
“他叫司立青,以後你們就叫他哥哥。
記住,一定要保護好他!知道嗎?
也不要告訴任何人他在這裡!
你們都記住了?”
這是錦娘的介紹。
時隔多年安陽仍然清晰地記得當年的場景。
由於兩個小家夥聰慧過人,錦娘和安鎮遠從來不曾把他們當作小孩子,都是從不回避地交代事情。
他們也早已習慣了父母的這種行事作風。
少年滿麵冰霜,沒有笑容,一雙狹長鳳眸夾帶著不該這個年齡的人該有的戾氣。
一身暗灰色錦袍,頭上也隻是一支簡單的玉簪束發。
安陽打量著他,心中默默記下了這個名字,和母親說的保護。
雖然有些好奇,他明明比他們還大,為什麼母親讓他們去保護他?
一定是很重要的人!小安陽暗暗猜測。她不敢多問,既然母親不說,那一定就是不能說,她也不問。
畢竟是小孩子,沒那麼深沉的心思,姐弟二人立刻脆脆地應了一聲“是”,就忙不迭地拉著這位從天而降的大哥哥去後院玩了。